晚上在姑媽家吃完飯,喝了一會茶,和姑父一起出去散步,帶姑父去僅隔幾個街道遠的光孝寺,去年年末放假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去過,在寺里待了半個下午的時間,坐在大堂前的石板上。
似乎,談起寺廟,都有一點點親切之感。雖然不曾皈依,卻一直都心生敬仰。很多時候,待在寺廟,不管是堂前還是屋后,找個地方坐會,放空自己,都會覺得內心平靜如水,無風無痕。
上一周在十點讀書會的分享會里,聊到旅行,因為主題是“堅持”,因此沒有談太多旅途的感受。但是講到在拉薩的那段時光時,心里還是微微一震。回到家后,特地還翻了一下在拉薩的青旅住時寫的一段話:
《別問》
在沒有時間概念的空間里,虛耗著
書店里,放著歌
天堂時光 ?書店
天堂時光 ? 青旅
徘徊其間
外面的陽光很刺眼
窗外,看得見,布達拉宮
看不見,時間和云朵
天藍,藍的不真實
他說,那天邊的云更不真實
太假了
在這里找不到真實
大昭寺門口,絡繹不絕的磕長頭
的信徒們
那是真實的
信,便是真
那你信不信?
我不知道
不懂
空
在拉薩的那段時間,多次在大昭寺前或者布達拉宮廣場上坐著,就那么坐著,有時也會隨著人群一起繞著寺廟轉著。享受那片刻的放下,放空,輕松而平靜。
對于佛教,不管是藏傳、南傳、漢傳,我不曾想過要有什么深究,對于教派里面的分別,也不曾想過需要多少了解。大概,我只是沉浸在佛學的安靜里而已。對于神秘,對于未知,都不曾激起多少強烈的好奇。盡管會間斷閱讀一些書籍,卻也沒有做什么筆錄,好像看過那么些許書,也都沒有記住什么。一如,每一次跪在大殿上,抬頭低頭之間,匍匐與起身之刻,心無旁騖,不念也未想,只是完成儀式一般。并無所求。
除了前年在九華山上,地藏菩薩殿前,曾跪拜了許久,心心念想祈求父母的身體安康。也是唯一次,帶了深深的執念在殿堂前,祈福念誦。
于我,一直對宗教是有敬畏心的。大二暑假那年參加夏令營,第一次真正近距離接觸了出家人,住在寺里,吃齋念佛,雖然只是短短的一星期,但對于我來說,這一輩子的因緣都已然種下了。
很多時候,心緒煩躁,便會聽聽佛樂,有時候也會跟著誦念。焦急之心,倒真的是會緩下來很多。這是一種什么力量呢?我并不曾有所探索過。有說這是一種本我的自我修行;也有說這就是佛說的“定”;也有說這不過是你自己的心火熄滅了而已。
不曾探究過,也不愿去渴求什么答案。
覺得,這里面,大概有一種:大道無言之感。
這一無言之感影響之深,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讓我放棄了寫日記的習慣,放棄了寫隨筆的習慣。既覺得筆下之言多是荒誕之語,又覺得再多言語,在述說的那一剎那便已沒了味道。
那個時候,經歷里也多了一些被欺騙,信任之感少了很多;加上畢業之期,多了一些焦急和迷茫。愈發在內心里積攢了很多沉默,盡管表現在現實里多了很多話語,卻從未在內心里褪去那些焦躁和惶惶不知。
直到畢業末,在宣城的小九華寺廟里,住了幾天。把內心的沉默浮于表面,把安靜從內到外的貫徹一身。只是和師父們一起,早起念早課,晚間念晚課,吃吃齋飯,下雨了在床邊看看書,放晴了和幾位師父到隔壁的山上散散步。
歸于本真,才松了口氣。知道我還是我,沒有迷失。
而后,畢業,至今。
閑時,會翻翻公案,聽聽佛樂。
有了閑暇和心思,便就記下一二。
大概佛緣還很淺,聰慧不夠。
繼續在紅塵,走走罷,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