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舒服,沒有跑步,很遺憾,才開始跑了兩天就沒有繼續。其實,沒什么了,只是不舒服的這兩天不跑,當然還是會繼續的,這是無疑很肯定的。恩,很多東西不要去太苛刻自己,這是我這段時間學會的東西,很遺憾,我這會兒才學會,別人很早就已經知道的道理了。沒辦法,有的事情很多人一輩子都學不會,但是它卻早已經是別人的天賦。
我對自己貌似有很多要求,這些要求我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是哪里來的,但是卻在遇見人或者事情,或者一些生活的細節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要是現在讓我說的話,我說不出來一二三,但自己心里有點不爽的時候、難受的時候,我就知道了,原來這樣是讓自己不舒服的,那怎么辦呢,怎么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是對它視而不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過去呢,還是怎么樣呢?
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己有要求,或者沒有要求,都會很讓人痛苦或者難受。當我們對自己有要求的時候,想要達到目標,努力想達到目標卻稍欠火候的努力過程很痛苦;當我們對自己沒有什么要求的時候,無所事事,很迷茫,這個過程同樣很令人痛苦,特別痛苦。
痛苦了,就不舒服了,感覺什么都不對了,哪哪兒都不好了,感覺像是壓力來了。想去放松自己,唱歌去,KTV吼上兩嗓子;去運動,酣暢淋漓,感覺爽多了;去游泳,去學舞蹈,去干嘛干嘛……但是,千萬不能不停的刷手機,可以刷,但是不能不停的刷手機,真的,這個太浪費生命了。
我想說的是,我上面說的好多方法:唱歌、運動、游泳、舞蹈等等,這些可能會一時半會兒管用,但是你內心的那種痛苦還是會在某個時間侵襲你自己,又會讓你感覺不能自拔,周期性的沉溺。在某一段時間里,大學、畢業以后工作的某個時間,常常會有這種感覺,時常。所以,我想找到原因,我發現這種情緒會影響我的工作狀態,影響我的生活狀態,總之,我,不,舒,服。
每當這個時候,一定要好好的了解你自己,真的,你必須像醫生一樣診斷自己:發現自己痛苦過程中的種種病癥和癥狀(工作中的具體表現,生活中的各種表現,對待自己內心的種種表現等);了解自己最近的生活習慣(是否認真一日三餐,和朋友很好的溝通和聊天等,自己的居所是否干凈整潔等);你吃過的食物,走過的路,見過的人(所經歷人或者事情有沒有正面的激勵你;路上的風景讓你有所感悟嗎?),你怎么對待你自己了?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不會注意到很點滴的事情,比如一日三餐,比如走過的路,說過的話,見過的人,包括吹過的牛逼……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它們在塑造我們。如果你認真對待,這些會給你好的反饋,比如好好吃飯最起碼會有好好的身體,但是怎么又是好好吃呢?囫圇吞棗,都不好好消化。你有那么著急嗎?吃飯都那么急……你吃的那么急,胃就會不舒服,所以,你連好好吃飯都不會……這一件小事情都不會,急什么呢?
我曾經就是這樣,不好好吃飯,餓了再吃,渴了再喝水,熬夜加班到神經衰弱再請假休息,原因是要去醫院了,請問,還劃得來么?
我們要去發現自己的很多問題,發現自己的不舒服,發現這些的原因,有可能不僅僅是淺層的物質層面的,有的是精神層面的,那個會讓人更痛苦,比如你要達成的某一個目標沒有達成,要做的某一件事情沒有做,你想要的夢想沒有實現,等等。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容易焦慮、緊張、心慌,是的,我不舒服了……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了吧,然后自己又是比較容易上心的人,想把工作做好……我就開始審視自己,發現我自己的個性有點著急,工作老是很逼自己;我發現有點太苛刻的對待自己,所以容易在有些問題較真;而且一旦這種時候就容易不好好吃飯、喝水、睡覺……這些恰恰是我們看似微小卻又重要的事情,我發現我自己搞錯方向了,我對自己一點都不好,我讓她受委屈了。我很后悔,我以前竟然沒有發現自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甚至都有點不喜歡自己了呢,真的。
我們太需要了解自己了,而以前我從未認真的對待過自己,我太對不起自己了,但是沒關系,慢慢來,我已經學會了好好對待自己了。
所以,任何的不舒服,一定有一個原因,所以要不停的問自己,為什么,一層一層的問自己,就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往里面找,總會找到表面的原因,或者深層的原因。
有的人,真的很幸運,能GET到生活中的小細節,慢慢發現一些線索,能找到一些很有益于自己的新大陸;有的人,可能比較不善于發現,發現的就會很晚……但是沒關系,生命本身就是一件神秘的禮物,慢慢發現它的奇妙也很美。
當自己不舒服,好好的和自己對話。
一定要好好找答案……這個過程,很有必要。
然后你就會發現,你需要很多改變,你需要很多成長,你有很大的能量……
當自己不舒服的時候,就會生氣,和自己過意不去,心里各種別扭,難受,擰巴。有時候是覺得別人怎么怎么怎么,偶爾會想自己怎么怎么怎么了。所以,以前有一句話說的意思就是,所有你排斥的東西,其實都有自己的影子,我一直怎么都想不通。為什么會這樣子,還有一句話大概就是說,你要通過自己排斥的東西,去了解自己。我就有點納悶,我不喜歡、討厭的我明確的知道;我喜歡的也是很清楚的知道啊,我怎么就不認識自己了呢。我也搞不懂,現在慢慢有點懂了,但是我不知道我懂得是不是正確。
我就想,一個活生生的人,怎么能不認識自己呢,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呢,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但是書上一直說,每個人其實都不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比了解別人難得多,是這樣子的嗎?我慢慢發現,真的是這樣的。但是發現、了解自己確實是有跡可循的,面對自己的很多問題,必須真實面對,必須對自己坦誠,必須讓自己舒服,必須不是出于別人的期待或者是某種承諾。
所以,你必須承認,你討厭的、你排斥的很多東西,確實很大程度上你本身就有這些問題。
因為你太清楚這些東西了,認識的如此清楚,所以你肯定有這些問題。我承認。
你排斥了,你就不舒服了,所以你要學會接受;
你憤怒了,你就不舒服了,所以你要學會無所謂;
你懶惰了,你就不舒服了,所以你要學會勤勞;
你勤勞了,你就不舒服了,所以你要學會偷懶;
你自大了,你就不舒服了,所以你要學會擺好位置;
你自卑了,你就不舒服了,所以你要學會自信;
你自負了,你就不舒服了,所以你要學會謙虛;
你接受了,你就不舒服了,所以你要有自己的態度;
你們相愛了,但是不舒服了,所以你要發現自己對于感情的訴求,更多的溝通;
你們分手了,你更不舒服了,所以你更要好好了解彼此到底想要什么?
你們有矛盾了,不舒服了,開始發現自己,發現對方,了解自己對這份愛的需求,了解對方的付出,可能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功課,比如包容,比如理解,比如接受。
等等……我想有很多的
這里面每一個情緒,比如排斥,比如憤怒,比如懶惰,比如勤勞,比如懶惰等等……每一個里面,都要好好去發現自己,這里面都有自己的寶藏,有自己的從來沒有學過的功課,要學會好好的去改變自己和自我的成長。
當你越來越深入的發現自己,會找到更多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熱愛的,會讓你為之瘋狂的,你會發現:
原來你是一座寶藏,你想去探索你自己了。
結尾有點匆忙,想說的沒有說完,更多的是我對自己的思考和解剖,沒有章法的解剖。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寫這篇,而且寫的非常特別亂,但是我確實就想寫了,那就這么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