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與其低水平的勤奮,不如提升認知能力
我在自己的金句記錄本上記了這么一句話:
每天忙忙碌碌、勤勤懇懇地學習各種“有用”的知識,但是沒能提升認知水平的人,就像是一個到處收集知識的尋菇犬。
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最可怕的不是懶惰,而是低水平的勤奮。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我們根本就不缺知識,身邊的各種媒體渠道:公眾號、微博、手機新聞、車載廣播等等都在試圖向我們進行內容的灌輸。傳統的學校教育模式是讓我們去注重知識,九年的義務教育使得我們的大腦里被灌輸了一大堆有“標準答案”的內容。而這種模式帶給我的影響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就像只“尋菇犬”,看似沒有荒廢光陰,一直在學知識,但實際上進步非常有限。
走了很多彎路后我才逐漸意識到,未經思考的忙碌是沒有意義的,我們需要看到的是自己的進步而非做了多少事情。與其做一只尋菇犬,不如學會松弛有度的去生活,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們的目的就達到啦。何必要把自己弄的很累,結果還收效甚微呢?
要想得到快速的提升,個人認為定期復盤是個特別實用的習慣,它可以幫助你迅速總結過往的經驗和教訓,并及時調整前進的跑道,防止跑偏。
我會對自己每周的工作情況做一個復盤,這樣就可以做到及時調整,船小好調頭嘛。
建議你最好每周都能對該周的工作或者你著重關心的領域例如財務管理或者時間管理情況做一個回顧和總結,因為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你一定會發現問題的。定期復盤可以助你根據實時反饋情況及時調整,讓你對于自己目前的狀況更加清晰。大家不妨試一試喔。
(二)好天賦真的特別重要么?
記得曾經看過一則新聞,某位北大的學子極其聰明,別人一周才能搞定的實驗論文,他一天就可以輕松搞定,雖然完成質量平平,但是對于艱澀知識的領悟和運用能力極強。
這位仁兄入校門后癡迷于電子競技,經常為了打游戲夜不歸宿,三天兩頭不去上課,到考試周前再瘋狂沖刺。就這樣,也勉強上到了大三,結果,因為缺課太多,基礎太薄弱,最終還是被留級。這位仁兄一怒之下重新高考,在父母的督促下,他踏踏實實戒了大半年游戲,第二年考上了清華。
遺憾的是,再次步入大學校門后,沒有了家長的約束,他又重新開始在游戲中馳騁飛揚,最后又面臨留級甚至退學的處境。
看完新聞,我唏噓不已,明明是佼佼者中的聰明人,那么有天賦,最終因為不肯踏實積累,情愿每次考前抱佛腳,最終把自己的康莊大道硬生生的給走窄了。
這位仁兄在北大的舍友當時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坦誠其實很羨慕這位仁兄的天賦,但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反而愿意踏踏實實的去下工夫。他說,我知道自己在這所學府里只是最普通的一員,沒有絲毫過人之處,所以我得更努力的學習和成長。他也確實按照自己所說的去做了,當他的前舍友還在困擾于如何不被清華退學,可以順利畢業時,他已經成為一個頂尖企業的管培生,未來可期。
由此我想到,其實天賦真的沒那么重要,有些東西例如天分后天強求不來,但我們完全可以憑借踏實勤懇的作風來做出亮眼的成績,愿大家都能一步一個腳印把自己的生活經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