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超燃的電影!魔音繞梁的印度音樂,酣暢淋漓的過肩摔,戳人淚點的父愛,閃著星光的夢想。。。真正好的電影,它從不會代替觀眾思考,更像一艘船,帶著我們順流而下,船最終停靠在哪里,由劃槳的人決定。作為一個3歲女兒的媽媽,似乎更希望從這部影片中找到孩子成長的那些事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爸爸的夢想如何在女兒心里萌芽 ==
從電影前半段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爸爸對摔跤世界冠軍的渴望。他把希望寄托在妻子給他生下一個兒子,來延續(xù)未完成的夢想。可天不遂人愿,妻子連生4胎都是女兒。當他意志消沉準備埋葬夢想的時候,意外發(fā)現女兒們摔跤的天賦,那一幕爸爸眼里閃過從未有過的光芒(想必看過電影的你們都感受到了)。
但在這個極度保守封建傳統(tǒng)的印度小村莊,訓練女兒們從事充滿著雄性荷爾蒙味道的摔跤運動,所需要承擔的輿論壓力爸爸不是不知道;生活從不會為夢想買單這個現實的生存法則,爸爸也不是不知道;所以,他跟妻子約定,給他一年時間,如果這一年他失敗了,他會徹底放棄這個夢想。
這一年,珀尕爸爸做了兩件事完成了他和女兒們夢想的鏈接,發(fā)現女兒們的天賦,并激發(fā)女兒們對天賦的熱忱。從這兩點來講,直男癌、極端男權主義、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都不可以詆毀珀尕作為父親角色的成功。
一開始,女兒們并不喜歡摔跤,也對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天賦懵懂無知。她們和周遭的環(huán)境一樣,對摔跤是有偏見的,而且想出各種辦法與逼迫她們練功的強勢爸爸對抗。
調了爸爸的鬧鈴,對摔跤場地的燈泡做了手腳,假裝訓練,怪頭發(fā)太長,最后爸爸一律駁回,不顧吉塔的苦苦哀求當眾剪掉了姐妹們的長發(fā)。這一剪,放在現實的語境里,日后女兒任做出什么叛逆舉動都不足為奇。
但事實證明,孩子其實比我們想象中強大,她們的心也不是脆弱得不堪一擊。反而是我們作為父母時,要小心收起隨時易碎的玻璃心,免得傷人傷己。
還記得她們姐妹開心去參加朋友的結婚派對,被父親的一耳光打得掃興而歸嗎?當她們抱怨專制的父親毫無人性,淚如雨下,卻被朋友告知“真羨慕你們有這樣的爸爸,能為你們著想,就是為了讓你們能有自己的未來,自己的人生。”
而電影的完整版里,有這么一段話,吉塔的媽媽難過地問,女兒學了摔跤,以后怎么嫁的出去?珀尕回答,我把她們培養(yǎng)得更好,將來她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伴侶。
朋友的話聽得姐妹倆目瞪口呆,她們被旁觀者一語道破,終于正視了自己命運的處境。是順從環(huán)境像大多數女孩一樣過一生還是頂住壓力變強大做自己,她們毫不猶豫地用行動選擇了后者。
從那以后,吉塔和巴別塔不再需要爸爸強逼,也不再耍各種小動作偷懶,而是自發(fā)決定刻苦練習。吉塔第一次被男生打敗后,強烈期待下一次的上場,這個時刻,不可置否吉塔已經愛上了摔跤這個運動。爸爸的夢想,已不再屬于他一個人,他們在精神上有了第一次融合交匯。
從教育的層面講,真正厲害的家長,不是如何全方位的駕馭孩子,而是從靈魂深處激發(fā)他們的自由意志并與現實鏈接匹配。雖然,我們跟印度的文化社會背景有所不同,甚至相距甚遠,但源于父母本能的愛并沒有改變多少。
? ? ? ? ? ? ? ? ? ? ? ? ? ? ? ? ? ? ? == 貧窮的不是物質,而是四處設限的心 ==
從電影本身來看,激發(fā)出女兒們對摔跤的熱忱好像是個巧合事件。難道爸爸料到了這一耳光能換來她們的徹底轉變嗎?當然不是。是爸爸一直在耐心的對她們言傳身教。物質條件如此匱乏的生活,爸爸也從不受限,貧窮之于他顯得如此勢單力薄。
他對孩子們說,要對大地母親敬畏,記住,你們越是敬畏,得到的尊敬越多。女兒們牢記了他的話,當她們在獲得每場比賽勝利時,都發(fā)自內心的親吻了土地。
生活艱難,孩子們沒有摔跤場地,他自己一人砍掉莊稼收拾了一片空地當訓練場。
女兒們缺乏營養(yǎng),體重過輕,他放下面子跟賣雞的人討價還價,并說服對方便宜賣給他;買回雞又受到妻子傳統(tǒng)禮教的約束,不得不自己搭小灶在廚房外煮食雞肉給女兒們吃。
當他作為教練時,無處不在的專業(yè)和專注散發(fā)著強有力的氣場,女兒們眼底流露出的崇拜和尊重。
當孩子們遇到疼痛遭遇嘲笑不愿堅持的時候,他并沒有因此而退縮。他從不說教,而是風雨不改的陪伴她們堅持再堅持。
珀尕爸爸在潤物細無聲中,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女兒們。就算沒有那場婚禮和那記耳光,吉塔和巴別塔也會從這里或那里獲得力量來認清自己和生活,遵循內心做出選擇。何況,爸爸還舍不得給姐妹耳光,而是把怒氣撒到了她們堂兄身上。在印度那樣重男輕女的國度,我們不難發(fā)現爸爸對女兒們的心疼和愛是真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愛之圣手:當你回頭,我總在你左右 ==
大女兒吉塔和珀尕爸爸第一次的正面沖突,是在她贏得國家女子摔跤比賽冠軍后。她對妹妹巴別塔說,得有人告訴爸爸,他的摔跤技術落后了。這次較量是長大后的吉塔在與舊時的自己告別,向教練爸爸發(fā)起了挑戰(zhàn)。這幾乎是每個成年后的家庭都會面對的課題,孩子們不斷的告別,父母們不斷的被挑戰(zhàn)。
但是,珀尕爸爸的強大信念并沒有被撼動,也絲毫不關注自己的摔跤權威,而是默默地目送女兒遠去的背影,讓人心疼。他心焦在乎的是,女兒在喧囂熱鬧的生活里迷失自己。
他說,“要時刻記得,你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金牌不會長在樹上,你得努力得有激情得下功夫。”可以想象,這一幕換在現實的語境里,誰都會按捺不住咆哮一句“白眼狼兒”。可是,在訓練場上威嚴的珀尕爸爸并沒有因為女兒長了本事挑戰(zhàn)自己,狹隘的以長者自居暴跳如雷。這不僅是愛,更是一種難得的品質。
當艱難的生活里總有一個聲音在回蕩,你天生就不是參加國際賽的料;別想著拿金牌,保住銀牌就不錯了。我們是否難以抗拒更安全活法的跟從?吉塔的職業(yè)生涯在這些聲音里失去了方向,屢屢挫敗。
她以為挑戰(zhàn)了爸爸的權威就意味著孤立無援,其實她不知道爸爸從未離開過,也從未想過放棄她。當她意識到自己的軟弱和爸爸深沉的愛,拿著電話哭得痛徹心扉。所以,有了吉塔的第二次告別。她拿起剪刀減掉長發(fā)與迷失的自己告別。
我想電影并無意證明珀尕爸爸的摔跤技巧舉世無雙,而是反復傳遞著爸爸對女兒愛的執(zhí)念和懂得:你是最棒的,你完全可以贏得金牌。所有的失敗不過是暫時的,不用怕,爸爸就在你身邊,與你并肩作戰(zhàn)。
吉塔的第三次告別是在毫無預兆的意外之下發(fā)生的。在賽場生死瞬間,爸爸被反鎖在屋里遠離賽場,所有策略都灰飛煙滅之時,吉塔憑著爸爸的精神引領,燃亮靈魂滿載能量,贏得了夢想和榮光。
那一刻,吉塔爆發(fā)的能量不僅僅是戰(zhàn)勝了前世界冠軍,她還戰(zhàn)勝了不獨立,依賴爸爸的自己。得由爸爸偉岸如高山的愛滋養(yǎng),她終長出了自己的翅膀,盡情翱翔。
電影定格在金牌、鮮花、掌聲、淚光,而人生遠遠沒有散場。這個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我會作為父母成長路上的習修手冊陪伴身旁。那些緩慢而悠長的愛,不計代價得失,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顯得尤為深長。
只有做了父母才知道,這些赤裸的真實意味著什么;只有做了父母才知道,真正的成長有多么瑣碎、漫長;也只有做了父母才知道,愛有時也會軟弱閃爍,迷失方向。
我們大多都是平凡的家庭,普通的父母,沒有珀尕爸爸的身懷絕技,也沒有那個為國爭光的撼世夢想,我們要習得的是那份不言敗不退縮的愛,讓讓孩子和自己在平凡中也活得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