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需要掌控力

孩子鬧著不肯在餐桌上好好吃飯,說非要上父母臥室去吃。

你試著跟他講道理:臥室是睡覺的地方,在里面吃飯會把飯菜撒得到處都是,臟兮兮的很難打掃,所以我們在餐廳吃飯好嗎?

可他就是堅持要去,甚至開始哭鬧。你有些不耐煩,強行把他揪回餐桌,他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眼淚鼻涕糊了一臉,飯菜也撒得到處都是,我想這時全家恐怕都沒有心思吃飯了。

有一個爸爸用了另一種辦法。他讓孩子告訴自己,想在臥室的哪個位置吃飯?孩子興高采烈地領著他來到臥室一角,那里有一個凳子,他坐到了凳子上。

這位爸爸明白了,原來孩子是不想再坐在高高的兒童餐椅上,他想像大人一樣,坐在凳子上吃飯。于是他把凳子搬到了餐廳,孩子坐了下來,覺得自己變成了大人,非常開心地吃完這頓飯。

你希望孩子養(yǎng)成刷牙的好習慣,可她就是不肯,拿牙洞的照片來嚇唬也不奏效。那么,試著在衛(wèi)生間放上不同顏色的牙刷和不同口味的牙膏,告訴她全部試完后再教爸爸媽媽,哪種牙刷和牙膏搭配起來刷牙效果最好。

結果她高高興興地去刷了牙。

這兩個辦法奏效的原因,是因為大人不是以權威和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而是給了他們選擇權,讓他們感到自己對生活有了一點掌控力,于是非常高興地配合實現了大人的目標。

你說what?小孩子也會如此看重權力?

沒錯,人人都有權力欲,希望對生活能主動選擇和掌控,而不是被動、無力地聽從別人指揮。


有段時間我一個好朋友就遇到這種煩惱。七十多歲的母親天天喊不舒服,可每次醫(yī)生都說沒什么毛病,開點常規(guī)藥就讓回家。接下來母親的不舒服卻越來越厲害,大熱天她也只好動不動就請假,跑遍全市各大醫(yī)院。漸漸她發(fā)現,每次只要一到醫(yī)院,母親就變得特別興奮,完全不是之前病歪歪的樣子,精神抖擻地跟醫(yī)生述說自己的“病史”。

結果你應該猜到了。老人不是真的病,她是想引起重視,因為她覺得現在人老了,思想也過時了,每次想讓子女跟自己說些生活和工作上的事情,他們都不肯,認為“說了你也不懂,還會瞎著急”。這讓她很有挫敗感,她想還能像孩子們小時候那樣,她是家里的主心骨,對家庭有點控制感,哪怕一點點也行。

后來朋友想了個辦法,每周開一小時家庭會,輪流向老太太“匯報”思想,并由老太太給出指導意見(至于執(zhí)行與否就另說)。從此老太太再也沒有鬧過不舒服。

還有人說,不要小看門房、收銀員、保安、停車場管理員和各種窗口服務人員,他們如果不高興,可以耗費你很長時間,包括心情。而當他們高興了,有時還會出人意料地幫你辦成事情。比如當你想盡辦法也沒能弄到入場券時,門房卻因為你平時尊重他而幫你見到了想見的人。

世界一流談判專家、沃頓商學院斯圖爾特.戴蒙德教授說:人們喜歡擁有權力,因此如果給予對方權力或承認對方的權力,他們就會感到滿意,就會給你相應的利益作為回報。

他們可能是CEO、餐廳領班、知道文件擺放位置的行政助理、窗口服務人員、兒童、老人……任何可能會節(jié)約你時間,或浪費你時間的人。

承認對方的能力,給對方掌控力,是尊重對方的最好表示。

因為人人都需要掌控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