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一直處于一種迷茫糾結的狀態。
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都找到了得以安身立命的工作,也聽聞一位成績并不怎么出色的初中同學,因為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變得越來越優秀,令人刮目相看。
再看看自己,被專業熏陶了四年的自己,研究生還要繼續就讀本專業的自己,到現在還說不上熱愛。
前段時間在號稱“對外漢語第一公眾號”上看到了兩則推送《文科專業中最坑的是對外漢語?》《對外漢語圈,有20000人假裝努力》,更是讓我陷入了更深的困惑之中。
作者說得很現實,學漢語不是剛需,且需求不在國內,就連杭州快要晉升為一線城市的二線城市,對于對外漢語教師的需求也并不大。身邊優秀的同學一個個都開始遠離這個行業,當中小學教師、進培訓機構、考公務員,都屈服于了現實。
大學四年,做做學生干部,拿拿獎學金,加入了自己喜愛的組織卻沒有好好珍惜,在自己的專業上,花了多少時間,費了多少心血,自己心里清楚。
之前有那么一陣子想要去重拾英語,心想如果自己真的做不了對外漢語這一行 ,教語文又覺得自己勝任不了,還是回到自己的初心,當一名英語教師吧。便在網盤中下載了初高中英語教學的視頻,看了好幾個,做了些許觀摩筆記,還咨詢了新航道,想要做一只小烤鴨,告訴自己英語不能落下。但這一切,后來都不了了之了。
直到今天,無意間看到一同學在朋友圈中分享了一個干貨,點開這個公眾號粗略地看了幾篇,像是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與其在原地嘆息,在糾結中等待將來,為何不現在開始行動起來。
知道自己專業短板,花時間去填補這塊短板,相信勤能補拙,萬萬不可妄自菲薄。人們不都說“干一行,怨一行”,很多事情可能表面上看起來挺有趣的,只有真正深入探索才能體會其中的枯燥與艱辛,但也只有真正深入,才能夠找到其中的樂趣。
就像對外漢語,在沒有了解這個專業之前,可能會覺得它是洋氣、高大上的,一旦看到那些現漢古漢語言學等高深語法之中,常常感嘆自己原來是個假中國人,想要走這條道路卻覺得自己才學疏淺,難以勝任,漸漸失去信心。
為何要這樣自怨自艾,連努力都沒努力,就說自己不行。
劉志剛老師的一篇篇暖文讓我重新找到了當初考研時的熱情與決心,讓我重新感受到了作為漢語文化傳播者的使命,沒有“錢”途、國內不好就業等等的現實因素的確殘酷,但正如同一位良師益友所說的:
你所努力掌握的所有知識、技能、素養都將成為自己的實力標簽,不管做什么。現在有那么多的網絡制作公司,有那么多外資企業培訓部,有那么多文創產業,都需要語言文化傳播方面的人才,只有做外漢老師才算專業對口的話,也未免太窄化這個專業了。
謝謝您,給我們加油打氣!
希望正在備戰考研的學弟學妹們沒有因最近的幾條推送內容而氣餒,昨天晚上給學妹們發了一句自己印象挺深刻的話:你每往上走一步,你就會遇到更多優秀的人,會給帶你來全新的觸動和思考,進而影響乃至改變你的人生。
希望自己能夠潛心做好自己,主動去尋找機會,做各種嘗試,從而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加油!
每天努力一點點,時間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