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因何而起呢?
剛跟老公分享簡書一篇關于養生的文章,聊到關于陰虛及體內津液多少的話題。老公主張多喝水,多排毒;我則主張不必一定多喝水,按需攝取應該就可以了。水分的攝入不單單是水,還有我們吃的蔬菜,水果,粥湯都是有水分的。還可以少吃點燥熱的東西減少津液損耗吧;再說了,喝水太多了腎臟負擔也會加重的吧。
昨天晚上被老公威逼利誘,快九點了,喝了一大碗豆漿,至少有600毫升吧,灌了大肚難受至極,覺得一張嘴就會漾出來;幾個小時以后,結果就是幾乎不起夜的我,半夜需要去見馬桶君,早上頂著魚泡眼去上班。雖然不是醫生更不是專家,但也隱約覺得過猶不及大概更重要。很多事情還是因人而異比較好,同一標準要求所有人大概是不好的吧。
生活中類似的情況隨處可見,今天養生節目里說芹菜有殺精作用,這下可好,備孕的人們餐桌上兩年都不再有芹菜的蹤影。可是芹菜粗纖維的通便功效呢?各種維生素和葉綠素呢?大概是遠不及造小人兒重要,所以可以忽略不計了...總覺得凡事不應片面看待,接人待物都是如此。有時候我們批判某個人,覺得他(她)怎樣怎樣,其實我們的評價大多是片面的。也都說理解萬歲,可是感同身受這詞絕對是奢侈品;所以即便要批判些什么,也還是留點余地比較好吧。
原諒我水瓶座天馬行空的思維,簡單的喝水引發的嘮叨。隨手寫寫,注冊簡書賬號的第一篇隨筆~
配干巴巴的黃土一張,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