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和蘭沃希(2016)將深度學習定義為“在現實世界中創造和運用新知識”,【能活學活用所學的新知識,新知識在他們那里是流動的】劉月霞和郭華(2018)則認為深度學就是“把握學科的本質及思想方法,【現在為止我還沒有做到這一點】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高級的社會性情感【高級社會情感是由人的社會性需要引起的對客觀事物的內心體驗,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是關于人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行為準則,是否滿足人的道德需要而產生的情感狀態。道德感包括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正義感、是非感、同情感、友誼感,羞恥感等。理智感指在智力活動中,在認識和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包括驚奇感、堅信感和懷疑感等。美感是指人對美的事物的體驗,是人的審美需要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肯定、愉悅、愛慕的情感狀態。】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礎扎實的優秀的學習者,成為未來社會歷史實踐的主人”。因此,深度學和真實性學習(authentic learning)的概念內涵是相通的,都指向培養學生解決真實問題的素養,教會學生像專家一樣思考。
1.高通路遷移和低通路遷移
鉑金斯和所羅門按照任務的相似性區分了兩個遷移:當新任務與原任務相似時稱為“低通路遷移”【與同化相似】;當新任務與原任務不相似時,稱為“高通路遷移”【與順應相同】。
高通路遷移與低通路遷移有著非常不同的遷移機制。低通路遷移的機制是“具體一具體”,是指從具體到具體的遷移,這種遷移依靠的是舊任務與新任務之間的相似性,兩種任務感相近,這種遷移就越容易完成。“刷題”就是一種低通路遷移,它通過讓學生在做題時回想曾經做過的題目,找到相似的解題思路從而成功答題。背誦作文模板也是類似的情況,學生通過回憶背過的范文,找出其中與新題目有關的內容,從而完成作文的寫作。【那種通過機械學習——刷題和背書獲得的知識屬于低通路遷移,而我以前在數學教學上采用的就是這種方式,尤其是那些差生,就是通過刷題來完成。】
高通路遷移與低通路證移不同,它要在不相似的任務中完成遷移。高通路遷移的機制是“具體一抽象一具體”,也就是說要從很多具體的案側中抽象出一個原理,再用這個原理而導下一次任務的完成。
高通路遷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反應專家思維的認知結構,而低通路遷移只是在表面上掌握了專家結論。
現實世界中的新問題常常是劣構的。所謂劣構是與良構相對應的。從問題解決的三要素(目標、條件和路徑)來看,三個要素都清楚的叫良構問題,三個要素中有一個或者一個以上不清楚的叫劣構問題。要解決劣構問題,需要我們建立更具彈性的認知結構。
教師要從原封不動地再現知識結構,轉向引導學生建構更加靈活的認知結構,并能根據具體的情境通過整合和重構知識來解決問題。
“創新”是指“遷移至高度不相似的現實世界場景,面對現實世界的復雜問題,需要自己找到線索,綜合所學形成解決方案。
教育工作者希望學生能把學習從一門課中的一個問題遷移到另一個問題,從一個學年遷移到另一個學年,在學校和家庭之間以及從學校遷移到現場。(布蘭思福特等,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