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我常常覺得別人很煩,看這個不順眼那個不順眼,感覺這個人干擾我那個人打攪我,我在內心里抱怨這個指責那個,生活卻沒有絲毫改變。我善于冥思苦想,但頭腦里大部分想的都是別人怎樣怎樣。
有一次,我太太跟我說了一句話,我已經不記得說的是什么了,只記得我當時直接就回了她一句:
“你好煩啊!”
我太太被嚇了一跳,一臉茫然。我看著她心里有些后悔。另一方面,我也開始轉向去面對我自己。發現在那時候,是我心里很煩,我沒有辦法表達自己內心的煩躁,卻在有人觸碰我的時候直接就爆發出來。
原來,當我對著她抱怨“你很煩!”的時候,其實是“我很煩!”
我有情緒時對表達情緒會有困難,后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學習表達我的情緒感受,我太太也會在我很煩躁的時候讓我一個人靜一靜,不來觸碰我。
當我們在煩躁的時候,好像不太會直接講“我心里好煩啊!”而是會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來表達。我太太也會煩躁,她在煩躁的時候跟我又不一樣。
有一段時間我們一起去外地服務,晚上的時候我們就會交流很多,她經常會說:
“怎么辦呀?怎么辦呀?”
我不太能承受親近的人感到難受,又很喜歡解決問題,所以當她這么說時,我不自覺地就開始想要幫她解決問題了。我以我自認為理智清晰的頭腦幫她分析,提供解決方案,而且告訴她按照我的方式做就可以了!
可是她常常也不按照我的方案去做,甚至還會說我這樣一個勁地出主意給建議,讓她變得更煩躁了。而這也讓我我心里變得煩躁起來,而且有一種無力感。
待我們都安靜之后交流溝通,我才了解到原來我太太那個時候確實很煩惱,她碎碎念:“怎么辦啊?怎么辦啊?”但并不是真的在問我應該要怎么辦?其實她也只是在說:
“我好煩啊,我好煩啊。”
而且,當她有煩躁的情緒的時候,她也不需要我幫她解決問題。是我看到她心煩時我會煩躁,我受不了這煩躁,所以才會忍不住很想趕緊去幫她。其實她并不是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她只是需要通過念叨一下來擁有一個抒發煩躁情緒的管道。
但如果我自己忍不住想要去為她的情緒負責,這時候,她很煩,就會變成我很煩。
在這之后,我也常常提醒自己“我太太是有能力處理她的煩惱的,我需要HOLD住,不要太快地想要跳出來幫助她解決問題。”
親密關系的相處,真的是會讓我們很深入地面對情緒。不僅是更加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和表達模式,更能看到對方不同的表達模式,隨著相處時間久了,彼此真誠交流溝通多了,也會越來越能了解各自的真實感受,越來越能讀懂和翻譯彼此言行背后的“密碼”。
同時,在面對情緒的時候,分清現在是誰有情緒,并尊重彼此處理情緒的方式,保有一個健康的界限,不讓情緒因無意識的模式而“互相傳染”。這些也都是我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的一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