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要做很多事??!產品經理要做很多事?。‘a品經理要做很多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產品經理要能寫PRD文檔
產品經理要會畫PPT忽悠老板
產品經理要了解運營以至于孩子能順利成長。
產品經理要跪舔RD,因為他們邏輯清晰的不會看文檔
產品經理得不厭其煩的跟QA對用例
產品經理時常要申請一堆莫名其妙的API
忙完這個還得想著怎么迭代,做效果追蹤
差點忘了,產品經理還要能撕逼。恩,撕撕更健康...
說說我看到的產品經理吧。
中庸的
這類產品經理更多的表現出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idea,大多是處于被動的接受需求。需求來源絕大部分是業務方,更有甚者,會按照業務方的流程像素級拷貝。比較正向的一點是,他們通常都能高效的完成跟進。所以,我只能說這是中庸的。
優秀的
與上一類別的關鍵差異在于,這類產品經理不再是被動的接需求,更多的體現出了其主動性,且開始具有用戶研究的能力、需求管理的能力。此外,對產品涉及的技術,也有一定的了解。能跟交互設計師溝通交互細節;能跟ui設計師溝通ui方案;能跟客戶端溝通開發進度;能跟服務端溝通后臺邏輯實現、功能字段搭配;能跟策略端開發溝通算法效果和最終提升能力;能跟內容運營溝通物料填充;能跟市場運營溝通市場推廣方案........這種溝通需要產品經理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及各種溝通的策略。
專家級
我對這類產品經理的總結就一個字:神,遺憾的是他們已經低調的連知乎、在行都不用了。通常,這類產品經理已經在某個領域摸爬滾打了N個年頭,對市場、用戶了解的非常透徹,以至于他們能隨時給你整出一堆人生哲學。這類產品經理是CEO的料。幸運的是,我剛好認識這么幾位神人。
回到正題:我決定逐一反駁文中的觀點
『第一個關鍵詞是工作環境。就拿我來說,7*14已經有將近兩個月,今天的PPT在上臺前兩小時還在改?;ヂ摼W這個行業就是這樣,工作苦逼,壓力山大,每個人都累成翔。』
哪份工作不累呢?要想輕松你就不該進入職場。農民工早上5點到晚上9點站在幾十層樓高的建筑外面工作,中間可以基本不上廁所。他們累不累?累的翔都沒得拉...
『第二個關鍵詞是人物畫像。40歲我們到底是什么狀態呢?也許那時候我們還是北漂,沒有戶口,可能是一個禿頂的中年男人,或者邋遢的中年女人,哦對了,還隨身攜帶游泳圈。這是多么殘忍的畫面!』
產品狗和程序猿哪個更容易禿頂?
『第三個關鍵詞是市場競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算過,90后在今年已經25歲,你以為他們還是個孩子嗎?不,他們已經屬于法定的晚婚年齡。現在各大公司入職的應該已經全是90后,就連95年的也已經開始實習。我今年面試了幾個實習生,95年的孩子非常有想法,大一開始創業,大二創業失敗,人生經歷好完整,比我強太多了。』
如果市場只看年齡的話,那恐怕會天下大亂吧。最近參加了一個公司內部的中層培訓,我是其中的唯一一名90后,奇怪的是,在場的80后沒有一個對我感到恐懼,整天對我『小屁孩』的喊來喊去。我想說的是,恐懼來自于內心的不自信。
『第四個關鍵詞是養家糊口。40歲,想必大家應該都已經成家,以家庭為重心,尤其是男生還是家里頂梁柱,可能面臨東西買不起、孩子生得起一個就生不起第二個,甚至連我們的養老金也是空中樓閣,到了60歲,我們是不是已經活不起了?』
這個跳過吧,不值一提。我老家有個大伯,60多歲了還能干一堆體力活,一家人其樂融融。
『我們好像不會什么技能。大家一定會覺得這些圖標很熟悉,從axure往后呢,PS已經屬于技能豐富的檔次,很多人就是畫板或者美圖秀秀。如果會Python,那太了不起了,絕對屬于技術派產品經理。從技能點來說呢,我們好像真的不是很厲害?!?/p>
(.....美團的產品經理情何以堪)會SQL、Python的飄過
『好像看不到什么前景。工作經驗應該在一個行業積累,還是多個?不是每個人都從事著、或者有機會從事著新興的領域或行業。我有一個做了十年產品的朋友,經驗很豐富,但她一直在專注地做PC殺毒引擎,一直一直。那現在我們數數,市面上還在做PC殺毒引擎的公司,唔,不會超過五家。PC,殺毒,還是引擎,加在一起,這會是多么狹窄的一個選擇范圍。行業的選擇對我們來說,很多,但也會很迷茫?!?/p>
我一直認為在這個抄襲成風,『估值兩億美金的二手車交易平臺實際訂單量只有2』的時代,專注是尤其令人佩服的。
『好像并不能做什么創新。在我們平常的工作里,我最??吹降囊粋€場景,是一寫產品需求,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一下競爭對手怎么做。第二件事呢,看看國外類似的產品怎么做。美其名曰,競品分析!這真的是競品分析嗎?競品的分析,就是把競爭對手是怎么做的,拿過來抄一抄嗎?大家憤青一點,就會在各種論壇上罵,中國有不抄襲的公司嗎?中國適合創新嗎?創新產品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這倒是真的,我們嚴重缺乏創新。
『我們在信息的接觸方面,并不能與他人有明顯的不同。理論上講,已經沒有你知道而他不知道的信息。大家接收信息的來源和渠道,越來越趨同?;ヂ摼W的發展,讓信息的傳播路徑變得前所未有的短。』
這不應該是好事嗎?就比如說這篇文章,朋友圈里不少于100個人轉發。大多數情況,我們已經不需要閱讀今日頭條的科技頻道來了解互聯網圈的事了。朋友圈會告訴你一切。
『已經幾乎沒有不懂互聯網的從業者了。信息扁平化嚴重,信息的分享、觀點的發布都非常容易。這讓創新的成本在不斷下跌??粗袊寐曇簦陀蟹N感覺,唱歌好的人好像越來越多,細想一下覺得這跟中國KTV普及有關系,再加上K歌軟件,是個人就能找角落練習。而很多事情,缺乏的只是練習的土壤。只要愿意花精力,就會有機會。在這個信息泛濫的年代誰都可以暢所欲言,而這兩個原因,讓我們這些在互聯網上的idea,越來越沒有優勢。因此,本質上已經沒有沒想過的點子,沒發表過的觀點?!?/p>
互聯網永遠只能是工具,是壓縮信息傳播的通道,是渠道下層的載體。
最后想說的是,饅頭的傳播做的不錯,赤裸裸的『標題黨』。反問句是最容易吸引注意力的,無論是出于好奇、恐懼、不服都會點進來看一看。反之,你來個『產品經理們:五年后,你不會失業』....廢話,這要你說?我打死也不相信產品經理會失業。
比較常見的這類廣告語有:
·藍翔——『挖掘機技術哪家強?』
·Yahoo——『今天你Yahoo了嗎?』
·Lenovo——『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在這個10個應屆生8個想做產品經理的時代,如何提升自身軟實力是我們每個產品人都要思考的。但,對不起,我絲毫沒感覺到行業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