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從一出生就開始用尿不濕,家里老人說這樣不好,我和太太還是堅持自己的方法。本來帶孩子就是件繁瑣的事,家里只有我和太太兩個大人,也沒有多余的人手幫忙,何況老人對尿不濕的抗拒源于他們曾經的經驗。在這點上,我和太太一直站在一條戰線上,相互鼓勵與陪伴,所幸兩個孩子的養育方法都是我們自己的意見占主導。
最近天氣炎熱,帶女兒出門散步,小區的游樂園玩十分鐘就滿頭大汗了。那天,女兒正在玩攀爬籃,旁邊的一位婆婆抬頭看了一眼,對我說,你女兒有兩歲了多了吧,怎么還在帶尿不濕啊,這么大了,該讓她自己尿尿了。
其實每次聽見這樣的聲音,我的心里多少會有些不舒服,雖然大部分是出自別人的好意。可是養育孩子這件事,真的只能自己說了算,不能套用一個標準模板。
引導女兒自主如廁,我們早已做了準備。她兩歲時我買回了小馬桶,并且給女兒示范如何使用。太太上衛生間,也會詳細地給女兒講解每一個步驟。太太還買回了相關的繪本,引導女兒的同時也讓她學習怎樣自主排泄的方法。可是每次都是聽我們講解時興致盎然,讓她嘗試時就不情愿了,而我和太太又傾向于尊重孩子的意見,所以也沒有強求過她。
那天回家我和太太商量,天氣越來越熱,還是繼續引導女兒自主如廁吧。我們商量好每天晨起不給她穿尿不濕,讓她自己坐在小馬桶上試試。
女兒也很高興地同意了,她坐在小馬桶上,開心地東看西看,可是半天也沒尿出來。后來她要求坐在小馬桶上喝水吃面包。我猜她是把小馬桶當凳子用了。
坐了太久,她要求起身,穿好褲子,又開始玩起來。不到兩分鐘,她就站著尿出來了,因為習慣了尿不濕,加上腿被淋濕了不舒服,女兒嚇得大叫,媽媽,尿濕了。太太急忙跑過去,帶她去洗澡,告訴她想尿時先喊媽媽,媽媽幫忙坐上小馬桶,再尿出來,女兒說好。第一天共尿濕了六條褲子。
第二天,情況有所好轉,只尿濕了三條褲子。其中有一次女兒坐著尿了一部分,不過站起來幾分鐘后又尿了一部分。我們都在慶幸這么快就能在馬桶上尿尿,真沒想到。
第三天,早上女兒在馬桶上沒尿出來,褲子尿濕后,太太帶著情緒問她,怎么不喊媽媽就尿了呀。女兒的哭聲更大了。其實我明白太太那天做很多家務,有些累,心情也不太好。
第四天,我們一家人出門在外,當然是給女兒穿著尿不濕。晚飯時女兒說想尿尿太多了,太太還在吃飯,我便去給她換。剛脫下,她站著就尿出來了。我突然很生太太的氣,下午就提醒她給女兒換尿不濕,她一直沒換,現在倒好,給尿到餐館地上了。我大聲地責備太太太粗心,怎么這么長時間不給孩子換干凈的尿不濕。太太爭辯了幾句,然后幫忙處理好了后續的事,女兒一直在大哭,我抱她到車上去,安慰她也不管用,哭了很久才停下來。
這次之后,女兒就拒絕使用馬桶了,她要求穿尿不濕,直接尿在尿不濕上。
那晚太太給我講了她小時候的故事。她說自己大約五六歲的時候,有時候睡得太沉也會尿床。家里父母發現后總是責備她,都多大了還尿床,說出去不怕丟臉嗎。小小的她一想到這件事就緊張,每晚睡覺前都在默默祈禱,今晚千萬不要尿在床上。她試過很多種辦法:少喝水,不蓋被子,開著燈睡等等,可畢竟是孩子,一旦睡著了就不容易醒過來。所以偶爾她還是會尿床。發現自己尿了之后,因為擔心父母責備,不敢說,然后偷偷用衣服擦干尿漬,自己睡在濕的地方,用身體的溫度去烘干床單。
我聽她講完自己的故事,很為小時候的她感到憐惜,父母的責備和批評,或許只是生氣時幾句大聲話,對孩子的影響卻遠遠勝過我們的想象。這場尿不濕之戰,沒有硝煙,卻有了傷害。
太太說她感覺女兒已經在尿尿這件事上感到恐懼進而抗拒了,所以暫時不要強求她。她不希望女兒承受和自己童年時一樣的懼怕和擔憂。我明白她的意思,想起來,我也做得不夠好,一心想著完成目標,卻忘了過程中的方法,比如不該當著女兒的面責備太太,讓女兒感覺自己尿在外面是很丟臉的事。也不應該一心堅持,覺得持續幾周就能順利脫下尿不濕。成人覺得再簡單不過的事,對孩子卻是翻天覆地的巨變。我還需要足夠的耐心。
所以那之后,我們便不再強求女兒坐小馬桶了,有時她想坐著就坐著尿,她想尿在尿不濕上,我們也同意。
和孩子一生的心理陰影比起來,晚一年半載才學會自主如廁,根本不是什么大問題,我們也堅信,只要孩子心里接受,快樂地學習,這件事會非常容易。
所有新手的父母,都會面臨的問題便是,身邊可提供的養育方法太多。
可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養育孩子的路上,你隨時都會得到信息,無論多么明顯或隱晦,你會從你周圍的世界學到如何養育孩子。然而,只有你才是你自己孩子的專家,并且能夠對如何做好父母自己做出決定。
雖不是完美的父親,但我愿意學習和反思,也算是給自己重新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