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一早會,會議結束后我說小張,你把會議記錄整理一下,找產品部和運營部的負責人確認一下分配的任務,然后群發給各個部門負責人實施。
好了, 高潮來了。
快下班的時候,我收到了他群發的郵件。是會議記錄沒有錯,但我只是在附件里看到了一個WORD文檔,標題叫做:周一早會會議記錄.doc ,郵件正文空白,除了他的郵件簽名檔以外,沒有其他任何內容,哪怕是一個:大家好。我腦子頓時空白。
我不知道該怎么說這件事情了。我把他叫來,我問他,你找大家確認過了嗎?他說,確認過了啊,我問了產品部的王總,他說沒問題,就按照會議上安排的進度執行就行了。我說你怎么確認的,他說,就在電梯里碰到他,問了一下啊。
我又說,你好歹群發的郵件正文里寫點東西啊,你至少寫點摘要或者提醒吧,他說,不是有附件嘛,看附件就夠了,都在附件里呢。
一聲嘆氣,一口鮮血差點噴在墻上,損傷我半條狗命。
02
公司的微信大群里,需要給各位同事發送工作任務分配表,然后部門小伙伴就打印出來,直接用手機拍個照,順手咔擦一下就發到微信群里了。
我說你發的時候注意一下,你打印出來的是A4是豎著的,你拍照的時候用的是橫圖,你發送出來的時候好歹翻轉一下,變成豎圖再發,發送出來,大家看著就會不累。
然后她來了一句:大家看的時候手機翻轉一下不就行了嘛!
哎喲喂,你隨手一發,然后大群里的500個人,然后就齊刷刷歪著脖子看你發的這張圖,你一個人是方便了,大家不嫌累么?畫面太美,我都忍著不敢想象。
03
我讓運營部提交上個月的運營數據分析報告,寫倒是寫了,洋洋灑灑七八頁放在了我的桌子上。
我說你好歹訂起來,不訂的話,標注一下頁碼,我也好找得到順序。他哦了一句。
我看了兩頁,我說里面的一個數據好像有點問題,憑我的感覺不可能這么低的,為什么是這個數字呢?他說,哎呀,我也不知道呢,我看看......我說你不要看了,你的公式錯了,回去重新改一改,核對一下。他說好的。
一個小時以后,報告又來了,我看了一下的確是改了,但是關聯的數據里面,取得這個值還是以前的數據,之前的那個數據變了,其他數據也變了呢,我說你怎么改了一個地方,其他地方都沒有改,他說我忘了......
04
不是說公司里的每一個員工都這樣,但是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職場慢性病。如果你是一個新人,可以原諒,但你是工作了兩三年甚至更久的職場老人,那對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資么?
當你中午大家都趴在桌子上午休,你唧唧歪歪在高談闊論的時候,當召集大家開一個會的時候,你卻沒有把會議準備好,大家也不知道要討論什么,當交代做的事情到了計劃節點的時候,問什么結果,卻被告知上周問了某某某說有困難。
在職場中,大家是一個團隊,為別人考慮,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是我們的工作的出發點,不是說了別人不顧及自己,而是說當你考慮做這一件事情的意義和效果,如果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多考慮,你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不是更好嗎?
寫一份郵件,標題明確告訴收件人要做的時間和節點,簡明扼要,內容提醒,適當的地方加粗標紅下劃線。打印文檔和PPT在頁面底部插入頁腳頁碼,讓大家知道共幾頁,第幾頁。開會提前告訴大家會議的主題,時長,需要準備的內容,會后及時反饋會議紀要,跟蹤效果。
這些都是細節,這些細節花費不了你多久的時間,但養成這個習慣,就是為自己的職場加分!
05
職場本身就是一場修行。同樣是助理,同樣是貼發票,有的人覺得枯燥乏味沒意思。有的人整理表格,分析老板的商務數據和支出統計。同樣是做行政,有的人玩手機收收快遞覺得日子好長好長,有的人事先給各位同事準備會議提醒,電腦投影儀激光筆提前放置妥當,開會前還提醒你不要超時了。
為別人考慮,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對自己工作內容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而不是一味以自己的喜好和習慣特立獨行,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郵件不是發了就結束了,報告不是打印了就結束了,會議不是開完了就結束了,電話不是打了就結束了。你辛辛苦苦發這么多,寫這么多,開這么多,目的呢?效果呢?
你發的郵件別人看了都不知道你發了什么,你寫的報告長篇累牘別人看了都不知道你說了什么,你開的推進會繼而連三別人參加了都不知道你想要干什么。你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啥?畢竟大家都這么忙,你何苦要這么浪費別人的時間。
職場無小事,處處看細節。工作崗位沒有高低區別,工作方式不同,工作效果卻懸差距懸殊。多為別人考慮,你才能走的更好,走的更遠。
06
職場就是一場修行,你敷衍了事,草草而過,那必定碌碌無為,原地踏步。你事無巨細,換位思考,那必定有始有終,事半功倍。
不是你做的事情LOW,而是你做事的方式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