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事情一樣,為什么他成功了,你還原地踏步?

1.

微信學習社群里,經常有小伙伴交作業的時候隨手一拍,就扔了上來。
我提醒他:
發圖片的時候,如果照片是豎著,內容是橫著的,大家就得就著脖子看了;另外推薦你用掃描全能王之類的APP掃描你的作業,它自帶提亮清晰功能,你的作品就不會灰暗了。
他說:你旋轉一下手機就好了嘛。
哦,你一個人爽。
你讓我們幾百號人為了看你的圖片,都扭著脖子。

2.

經常公眾號的編輯大人找我要授權,有的編輯會很細心的,把需要轉載的文章名字,文章鏈接和自家公眾號的名字和ID在一條信息里說明。
這樣的溝通就讓我處理的很有效率,我復制ID,確認名字無誤,就直接授權了。
有的編輯大人用的卻是聊天式的,你好?在嗎?
然后我說我在;
他說,你《xxx》寫得不錯,我們想轉載可以嗎?
我說可以,你是哪家?
··· ···
等我要到她的ID,我們已經在公眾號后臺聊了6,7個回合了。

3.

因為自己的收費課程經常會分發自己的PPT,為了維護版權,我加上了水印。
但是卻還要考慮美觀,不能很唐突的像淘寶買家一樣,戳在PPT正中間,會很難看,讀者看起來也會不舒服。
在公眾號發文章,直接從簡書復制過去就完了么?干嘛還要用秀米之類的排版工具排版?
行間距,字間距,邊距,頁面主色,這些都要考慮。
讀你的文字的人不會說,但是他會對你有印象。

我的朋友@曹將(id:CJPPTAO)是寫干貨的,但是他的每一篇文章的排版都會讓人驚艷,非常考究。
他的公眾號我每天必看,看他的文字你會很愉悅,就像看看一本精美的雜志。

4.

職場中更要注意為別人著想,因為那是我們每個月的收入主要來源。

為什么我們要學金字塔原理,學結構思考力?
結論先行為什么在職場那么重要?
因為如果你巴拉巴拉一句話能結論的事情,你說了半天,你浪費的是所有人的時間。

寫一封郵件,標題就是結論。
這樣看郵件的人,瞄一眼標題就知道要不要對自己重不重要了,不至于花五分鐘看完,還不知道你到底要說什么,跟他有什么關系;
發起會議,要提前更要說明這次會議的議題和期望的結果。
這樣讓收到受邀參加的同事能提前做準備,也確認自己到底要不要參加;
你節約了他的時間,他會對你有好感的。

職場無小事,處處都是修行。
不是你的工作LOW,是你做事的方式LOW。

5.

你要知道,我們大腦接受信息是要經過緣腦才會被大腦皮層識別的。
緣腦是干嘛的,緣腦就是屬于動物腦,它來判斷這個信息到底有沒有趣,如果它覺得難看,不舒服,大腦皮層根本接收不到。
所以寫文章要考慮什么:有用,有趣,有料,讀起來舒服。
你沖著這幾個點,你再去自己想辦法,所有的技巧,方法,最后的目的就是上面這幾個。

所以你明白了,為什么小六在寫文章的時候,要去學手繪,要去跟秋葉、阿文學PPT了?
比別人多花一點心思,每天都堅持,你就遠遠把別人甩在后面了。


6.

為別人著想應該是發自心底的一種生活的態度。
現在很多人都在網上開始寫文字,做分享,知識服務的興起是非常好的事情。
但是這個過程,你有注意到自己輸出的質量么?
這個質量不是說一定要你寫得多有料,而是,你提供的信息有沒有為別人著想。

很多人問小六,說,你每天這么寫,不影響工作么?
我想說,我上班也是在做服務,下班也是在做服務。
你看到我這篇文章,也是我在下班后用“服務思維”+“產品思維”打磨而來的。
我一直在工作,不管上班下班,都在打磨自己而已。

END


我是彭小六。
在三線城市生活,白天是上班族,晚上是知識服務工作者。
讀完我的文章如果有收獲,記得打賞、關注和點贊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