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開年以來講實操多了些,不可避免的態度也激烈了些,立場也分明了些。
過去一年在了解國情、學習成長方面深入做了很多事,也經歷了不少,行動派的風格一向是走上前線、與現實過招,然后總結復盤(這本來是金融品種用語,現在越來越廣泛用于各領域),帶著問題往學術圈尋找理論依據來串起現實經歷。
就像一個有過無數街頭搏斗經驗的混混學功夫,只需為數不多的理念就能把常用招數系統化,簡潔、犀利、極具攻擊性,而在商界這種不確定性增加的環境中,以行動為先的做法似乎相當有效。
未來世界除了學習能力是恒久的競爭優勢之外,行動速度將會是拉開差距的另一要素。
我有不少出身頂級名校的朋友,作為學渣會時常向他們請教,對我的行動有指導意義,不過坦白說,大多名校生并不對我構成絲毫的壓力。
首先名校光環讓他們總是自帶倨傲,會在無形中喪失很多機會,無論是成長還是事業;再者自身專業的極度優秀讓他們總是習慣以本專業的邏輯來看任何事情,趨于偏頗;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太過聰明以至于顧慮太多,總是趨向于完美主義而不行動。
相比之下,之前文章曾寫過的何總,身段柔軟、姿態很低,見識很高、執行超強,眼巴巴的看著我學習金融原理,這樣的人才給我巨大的、無所不在的壓力。
但最可怕的人有兩種:
第一就是出身高門的,天然的壞境,自小耳濡目染養成的氣度格局,我們所有認定卓越的品質,如自律、專注、沉著、勤奮等對他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本能,然后挾家族資源泰山壓頂,令人一陣絕望,只能是借助時勢以及家族兩代的積累才可能拉近差距。
還有一種是頂級名校高材生卻有超強的執行能力,和我這種必須不斷嘗試碰壁學習的笨貨不同,他們會有策略的試錯,然后利用自己的學識創造一個內部的深度學習系統,效率之高嘆為觀止,還總是很平和,看不出來一絲傲氣,愿意擼起袖子深入底層,和大眾打成一片,這樣的人是把智商、情商、執行力融成一派,當最擅長學習的學霸們行動起來,那是相當嚇人,我有幾個朋友就是這樣,所得成就當然比我更大。
得到訂閱的吳軍老師就是這種,智商極高的理科思維,可高可低、執行力強悍,還喜歡文學、藝術等眾多領域,有那樣的成就自然不足為奇;
王煜全老師雖然是生物專業,從事咨詢、投資,各式典故信手拈來,為人坦率真誠,佛學造詣也相當精深;
華人物理學的頂峰張首晟教授,以“第一性原理”做學問、做投資,離諾貝爾獎之差一步,投資無一失手,他們都是高材生加執行力的成功巔峰。
總結這些作出成績高人的經驗,可以發現幾條共同的特征,商業社會,執行力:
第一,馬上行動撞上時勢的概率會大增,像何總,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勝在不停折騰,即便幾十億身價依然好學折騰;
第二就是持續學習能力,知識的更迭要求極強的自學能力以及以學為樂的動機,唯有如此才能保證不被淘汰;當然可以創造最大可能性的是執行力+學習力,做到這兩條至少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行動起來,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