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學習了《春節自救指南》,以應對春節回老家被催生二胎,可是……
“你們跟你的哥哥嫂嫂說一下,讓他們再生一個,你們就不要再生了,再生一個熊孩子出來,那就太累了!”舅舅語重心長地跟我們說。
好失望,《春節自救指南》白學了!
其實,我一直沒有搞明白熊孩子是什么意思,雖然,我心里認定我們家的就是熊孩子。
對我而言,從小到大,最害怕的詞就是“辜負”兩字,我怕對不起我父母的辛苦付出,我怕辜負他們對我的殷切期望,所以,我努力做的符合他們的期許,有時候,緊張的做不到,就只能以假裝我已經很努力了那種博同情的手段或欺騙的手段獲得對方的好感。
而我們家的熊孩子則完全不同,他根本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和想法,想到了就去做,做的自己滿意了也不管別人怎么說,做的自己不滿意就大發脾氣,不管這個發脾氣會不會影響到別人。
親戚說在我們家多玩一會兒,他不同意的話,就會使出渾身解數讓你們坐在那里不得安寧。
都說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看到孩子這個樣子,作為討好型人格的我,更是充滿了壓力。
我一直在檢討我們作為父母到底做錯了什么,使得這個熊孩子這么沒有界限感,不懂得尊重別人。
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到了失去自己的程度,而他卻太不在意別人,到了不尊重別人的程度。
當親戚朋友談起我的孩子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還是孩子在場的情況下,我的天然反應就是我們家的是熊孩子,然后訴說孩子的種種不是。很多時候,我心里是意識到我不應該這樣說的,作為一個父母,應該是鼓勵孩子,讓孩子感覺好,而不是讓孩子感覺很糟。但是天性使然,我就是一直在別人面前說他的不好,也許這也是我假裝努力的一種,假裝自己是一個努力的家長吧。而事實上,我是缺乏理性的。還包含了我試圖討好別人的心態。
不用細究熊孩子的定義,我覺得我們家的肯定是個熊孩子,很多行為是非常不討人喜歡的。
每個親戚都喜歡乖巧、聽話、嘴巴甜的孩子,而熊孩子注定與這些詞無緣。但是,并不是親戚不喜歡,熊孩子就無法獲得美好的人生。也并不是說親戚不喜歡你的孩子,你就是一個失敗的家長。
我們最終渴望的無非就是成就一個能夠綻放他自己生命光彩的人。
很多人總是說,我就希望我的孩子以后開開心心就好。我只想說,這么抽象的話,使人沒有方向感,沒有自我價值的實現,開心有什么基礎呢?
我不希望他喪失自我,但是,我希望他能夠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懂得尊重別人。
作為熊孩子的家長,以前,我總是把視線和注意力放在他造成的后果以及親戚朋友的態度上,而以后,要盡量把重點理解他行為的動機去了解他,去挖掘他生活中好的方面去把它發揚光大。
不要急于向別人證明什么,改變的經歷才是最重要的。專注于和孩子的一起成長,也許,有一天,驀然回首,我們會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