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到了一個很有用的心理學知識點,如何打破向下的惡性循環。
什么是惡性循環?比如你因為心情不好就不想工作,又因為不想工作,覺得自己太沒用,導致心情更加不好,然后又因為心情更加不好,更提不起動力來工作。諸如此類。
現實中這樣的惡性循環簡直太多了,而這樣的時刻,我們的理智往往起到的是反作用。
比如,當你認為自己應該付出努力去達成目標時,理智往往又會說,算了吧,反正努力也不會有啥作用,而一旦你有了這種想法,理智就會找出一大堆理由來證明努力確實沒啥用。然后加速了惡性循環,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習得性無助。
而要打破惡性循環,其實不需要你付出艱苦卓絕的代價,只需要開始行動一點點就可以。
比如你看些滿屋子的狼藉,這要是收拾干凈還不得2個小時,頓時沒了力氣。那你可以先不去想完全收拾干凈的事,你就想我先把桌子收拾一下吧!
收拾下桌子很簡單,10分鐘就搞定了。但可能就是因為收拾好了桌子,你又看些垃圾該倒了,你就有可能又去清理了下垃圾。
這樣一個向下的循環就打破了,開始轉變為一個向上的循環。
所以,打破向下循環的那個關鍵點就是那個一點點讓自己感覺良好的行動。這個行動要足夠小,小到你完成不費吹灰之力。一旦有這樣一個小的觸發點,大概率就會越轉越向上,任務就是在這樣逐漸被完成了。
這個方法很不錯,最近一直在嘗試,尤其是在情緒低迷之時,就做了一點點行動,然后更大的行動就被觸發了起來,又因為自己行動了很多步,所以情緒也在這個過程中漸漸變好。
再次感受到了,小而大的道理,剛開始的那個小行動簡單到可以忽略,但卻能引發一系列更加積極的反應,很有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