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發表了一篇隨筆《中年中產如何面對“房奴+孩奴”的財務危機》,對近幾天那位疑似華為被離職員工面對二套房貸而發愁一事說了幾句后,被想到這隨筆也火了一把。
朋友圈回復里面不少都是吐槽我的餿主意的:
沒想到大家還挺較真的。不過我最感觸的是下面這位媽媽轉發我的文章時說的話:
好一個“量力而行”/“順其自然”!但是為何H君寧可抵押借貸,月供17000,也要買套300多萬50來平的學位房呢?不自量力嗎?莫非只是為了搏升值?非也!這位爸爸唯一的心愿就是讓兩個小孩能夠讀上深圳的名校而已!
學位有這么重要嗎?在深圳,非常重要!2016年末我看過下面一篇哭訴深圳學位競爭壓力的文章,文中這位年薪500萬的高富帥,就是有錢沒學位,搞到孩子萎靡不振,夫妻日夜吵鬧,幾近崩潰的!
《苦悶:我一年掙500萬,孩子哭著上學而思,這是要逼我移民!(基金經理哭了)》
Anna是一名全職太太,老公Mack是一位年薪500萬的基金經理,在深圳這個移民城市,貌似混的相當不錯了。住的房子現在小兩千萬,家里兩輛車,還有一個阿姨幫忙,認識他們的的朋友無不認為她們夫唱婦隨,家庭美滿,儼然人生贏家。
然而現實中,有錢不如有權,有權不如有大權,金融屌絲掙得再多,連孩子上個學都沒辦法解決,簡直就是狼狽不堪。
77年出生的Mack,清華碩士,生物工程專業,畢業去了長X證券研究所當研究員,上過新財富,后來去了買方,趕上運氣好,很快就當上了基金經理。他工作很很勤奮,“幾乎不需要睡覺?!痹谏钲谶@個地方,享受著野蠻生長的樂趣,貌似高智商、好體力、肯奮斗就能成功,月薪從以前的8000漲到25萬,加上獎金,一年400多萬。
這種有錢的感覺很好,但隨著兒子長大,自己才發現,在深圳這個地方,會掙工資管個屁用,連孩子一個上學名額都解決不了!??!
老婆搶來的培訓班,孩子一去上,倆人就崩潰了。教室剛裝修完,面對沖鼻新裝修的氣味,Anna屁都不敢放。
“要不上,要不退?!?/p>
Anna敢退課嗎?門外還有比她更慘的沒搶到課的家長等著。Anna只能默默地捂鼻戴口罩辦理手續,就在這彌漫著油漆味道的新教室。
“你在朋友圈罵什么霧霾不霧霾的?就是一坨狗屎!連自己兒子你都管不了!”ANNA把怨氣都撒在老公身上,在他看來,兒子去這種地方上課,就是Mack的過錯!
Mack的兒子一共報了4個班,數學班、英語班培訓班,還有校外畫畫和鋼琴課。
11歲的孩子每天晚上八點課外班下課,趕回家要寫作業,做完作業要看課外書,一周一本,一月一套,內容涵蓋人文科技、歷史地理。每天“完成任務”熬到半夜,每天只能睡六七個小時。
兒子培訓班很不適應,每天愁眉苦臉。學校教室坐一整天,回家接著做作業到夜深。
有一次就回家就躲進自己的房間,Anna喊他出來吃飯,他沖出來就把桌上的飯菜拿起來全都扣到地上。事后Anna問他,在學校發生什么事,他說,和輔導班老師爭執,被罰站了兩個小時聽課。
Anna陪著孩子旁聽了兩節課才明白為什么孩子為什么瘋了一樣抗拒去上課:一次課三小時,Anna坐得屁股痛時不時開小差,更不提自己12歲的兒子,活生生熬完3小時,回家還要花很多時間來消化知識點,不然后面的課根本就聽不懂了。現在孩子看到奧數就淚水漣漣……
“你會覺得我很殘酷,居然把孩子逼得那么苦,可更殘酷的是,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要求的。因為別的孩子都報了,自己如果不學很快就會被孤立!”
很多雞湯黨馬上要說,大人應該理性,為什么不讓孩子過一個沒有負擔的童年?
因為不進則退!家長必須用人肉身軀把孩子高舉到更高階層,稍有不注意被社會扔進下一個階層,你連向上觀望的機會甚至都會被掠奪。現實已殘酷到容不得腳步稍有滯留,有錢有權的毫不留情地侵占資源、機會。
沒有過硬的關系,進不了好的學區,初中基礎不打好,怎么去拼高中、拼大學,怎么出頭?
“大多數人都不會去海外生活,那種非主流的生活,可以逃避一時,不能逃避一世。只有這里才是主戰場?;ㄥX去擠培訓班已經是我們最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沒有辦法,但確是一塊敲門磚!”
本來Mack和Anna感情很好,不曾想越是逼近孩子小升初的日期,兩個人的關系卻越發焦灼。從三個月前Mack和Anna就過起了“群居生活”。孩子“上班”,家長“進群”,已經成為了小學畢業班的常規狀態。
面對深圳那四所知名初中,Mack花了三個月像地下工作者一樣,打各種電話,托各種關系。
為了獲得名額,每個家庭所付出的人情、中介成本就可能出現天壤之別,“你有關系,別人比你關系更硬!人家是證券公司總裁,深圳引進人才,還是國企高管,還是海歸博士,所有條件加起來,才夠一個綠色通道!”
一年掙500萬有什么用?
在深圳找遍關系,能拿到名額的人關系都比我硬,一個初中的學校資格,讓我產生有生以來最大的絕望!
兩天后,剛回到家Mack就和老婆大吵一架。
結果凌晨5點Anna就去排隊,但是前面已經站了一排人。這場面,不輸醫院專家掛號。
一周的時間很快到了,最終Mack和Anna都沒有排到名額,只能面對著隨機選擇初中,祈禱著孩子能進一所好點的初中,結果兒子被機選進XX中學。去學??戳艘幌颅h境,簡直就是“希望中學”城市版。
中國的教育資源從來只是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
考慮到學校離家遠,Mack當即帶兒子到別的中學去碰運氣。沒想到,幾所學??枷聛斫y統慘敗,尤其是數學分數慘不忍睹。聽說五中不用考試,Mack帶兒子去了。
招生的老師翻看了成績冊,說到不能錄取你孩子,理由是小學平均成績沒到98分,而且無奧數獲獎,最后文體特長獲獎也沒有。一個普通初中的門檻竟然對孩子變得高不可攀!
最后委身去了一所不知名的學校,走進校大門旁邊一塊小黑板上寫著:初中部招生,尚有少量名額,欲報從速!Mack像抓住救命稻草,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沖到教務處咨詢。不看獎狀,不看小學成績,只需要交八萬元贊助費就可以入學了。
Mack的兒子現在不愛說話,說話聲音很小,動不動頭痛不舒服,已經近視300度。
這就像一場戰斗,Mack手持柴刀在前面披荊斬棘,一路狂奔,后面是死神緊追不舍,跑的快就能奔到終點,跑的慢就被死神一刀腰斬在路上,裝進裹尸袋,擦干血跡,就像你從來沒有存在過。
小升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異化了十多年,競爭的殘忍,超出一般家庭可承受的底線。在權力與金錢雙重擠壓下的中國教育,學校越來越像官衙,越來越像市場,教師的教學、科研越來越委身于權力、金錢,離教育的本質越來越遠。
這就是中國教育的現狀,你掙500萬又怎么樣?你只有移民滾蛋的自由而已!
太嚇人了吧?以免有為雞湯軟文賣廣告之嫌,也為了八卦上文所說的深圳小升初的恐怖,我上度娘查了一下,結果讓我震驚。
原來深圳現在實行小升初積分制度,地段生要按積分高低排序錄取。拿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實驗學校為例,2015年該校初中錄取最低積分要求為81分。計分標準是:
- 在該地段買了住宅,且小孩已經入戶的,得80分
- 在該地段買了住宅,但小孩還沒有入戶的,得75分
- 加分項一:該住宅擁有時間每滿1個月加0.1分,最多累計加10分
- 加分項二:小孩為獨生子女加3分,符合政策內生育加1分
所以要滿足名校的最低積分,必須在該地段購買了住宅超過十個月,而且孩子已經入了當地戶口。否則就算你錢再多,住得再久,你也只有最多75+10+3=88分,周邊土著大爺大娘們輕松以90分秒殺你。
如果地段生擠不進,只能靠面試了。面試要求是怎樣的呢?
這個學校一般招收80人左右的特長生。怎樣才是特長生呢? A: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長(至少有區級以上獲獎證書)B:華杯賽三等獎以上C:希望杯三等獎以上D:綜合學習情況好(五六年級學習成績在95分以上)以上條件只要有三個或者三個以上是肯定可以通過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通過幾率也是比較大的。
綜上所述,拼學而思成績還是大幾率的錄取途徑,否則就要像上面的Marc的孩子一樣去讀“希望中學”深圳版,眼巴巴目送著土著大爺大娘們帶著小屁孩們高高興興讀名校。。。
所以,年薪50萬攻城獅,要跑贏年薪500萬基金經理,在他之前買套學位房就夠了!
在深圳,學位很重要!學而思很重要!難怪學而思美國上市后一路高升,最近還退市了。。。否則我也去買學而思股票!
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學位房已經太重要了。別的不說,看下面北京這套天價”學位房“就知道了。
因此,中國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狀況一天不改善,千萬家長浴血奮戰升學獨木橋的情況就不會停止??蓱z天下父母心。。。
還是回應上面那位轉發我文章的媽媽說的那句話,父母在子女教育上量力而行順其自然就好,并非名校才能有出息,做個華為人不也不錯嘛。
正文說完,來給上一篇大家的回復做個回應
上一篇隨筆里我寫的破局建議,被朋友們各種吐槽,恐怕有不少是因為我只把原文摘錄了一些關鍵點,細節沒全寫出來,結果有較真的人看不明白了。其實我也是想大家看得舒服一點而已嘛。。。好了,這里針對幾個比較多人吐槽的地方,說一下我寫那些建議時候的考慮吧。
為什么建議請保姆,而不是拜托老人來帶?
原文里H君太太辭職的原因是這樣的:
“去年政策放開,響應國家號召,我們又生個女兒,因為我要經常出差,還在國外研究所待過一兩年,家里父母孩子沒人照顧,老婆不得不辭職照顧家。”
我的解讀是H君父母可能身體原因帶兩個孩子有困難,但應該是在一塊住的。所以請保姆是為了減輕老人在帶孩子和家務方面一些勞動,從而讓H君太太繼續上班成為可能。
至于深圳4000元能否請到好保姆,其實有機會在家鄉找到親戚過來帶的話,就基本能夠滿足了。對于一對從農村出來的夫妻,鄉下里的親戚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資源,也不會太難融入老人的生活。
兩套房的房貸都那么貴,二套房首付還要抵押,好像華為沒開工資一樣?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此文的真實性,還是一篇借機攻擊華為裁員事件的軟文。不過原文里,作者買首套房時也不寬裕:
”我2001年本科畢業,工作一兩年上的研究生,然后到的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到現在將近十年。
老婆和我都是農村出身,家里沒錢支持,2010年辛辛苦苦攢點錢在坂田買了套二手房,當時大概是120萬,每個月房貸6000元。
。。。。。。
2015年底深圳房價大漲,手里正好有小幾十萬余款。。。。。?!?/p>
估計如果是真實情況的話,作者2010年在華為做了還不到5年,工資不一定很高,每個月還了6000房貸后估計每月存不到1萬,所以到了2015年也只有40-50萬(小幾十萬)存款。
為啥要租一套電梯房,4000月租能租到嗎?
也是針對他父母可能身體不太好的猜想吧,所以才建議租電梯房,這樣加上學位房也自住剛好夠用。至于租金4000夠不夠,如果樓齡老一點的我估計有可能吧,反正那天在房天下查過有這樣的房子出租。但我不在深圳真的不太確定。
為啥要賣首套房,而不是把大頭的學位房賣掉?
其實原文已經說明了這個方法的頭疼之處:
“目前看只能把學位房賣掉了,但眼下比較麻煩的事情,現在深圳二手房交易十分低迷,學位房也不好賣,急著賣的話350萬可能只能賣300萬,還了貸款雜七雜八的剛好沒有了?!?/p>
所以可能這時候賣學位房是沒有任何資產增值的!相反如果在購買學位房的同時順便把首套房套現了,是充分利用了首套房的漲幅。由于華為已經要逐步退出深圳,龍華坂田這個地區的升值潛力自然下降,那么在高位套現才是正確的投資手法。
也有朋友回復說應該出租學位房減輕房貸壓力,那就等于不能賣掉首套房,沒有增加現金流。意義不大。
還有,看了上面基金經理的故事,你還敢賣學位房嗎?那是要徹底家變的!
“前華為員工”這篇熱文火了好幾天,好多大V都對它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或者抨擊吧)。小果龍也只是興之所至,有感而發。目的不在于能夠怎樣幫助H君破局,只在于給自己和有類似工作經歷的朋友一點警醒。
其實H君的日子沒有那么難過的啦,原文里面說了他還有價值幾十萬的股票足夠抵消70萬的抵押。所以或許跟家人好好說說目前的困境,大家勒緊褲頭熬一熬,連首套房都能保住呢。那么幾年后樓價如果繼續飛漲,我們或許就能看到鳳凰男的又一次鳳凰涅槃,華麗重生了。
不過正如本篇正文所說的,學位問題的確是幾個大城市家長的心頭之痛,切膚之恨。一日教育資源分配問題不解決,學位房還是通往名校為數不多的捷徑之一。。。唉。
愿天下的父母的愛心都有好回報~
以上文字屬于小果龍原創,歡迎大家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