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過去的教育方式,大的要讓著小的,害苦了多少兒童。作為家里的老大,不管是姐姐還是哥哥總被這樣教育,還未成年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心里經常受壓抑,會變得更計較,和兄弟姐妹的關系也會不友好,不融洽。
如果家里有兩個以及兩個以上的孩子,父母能放松心態,不管間隔多大,他們都還是孩子,平時一些的打鬧和爭吵都把它當成孩子的成長必經的階段,沒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沒有實質性的傷害,我們可以靜待結果就是了。他們之間處理矛盾沖突會更加藝術化,更有智慧。
下面這個例子相信是很多家庭育兒模式
都九歲,洋三歲,一家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湊成好字。周末觀察他們一家相處的模式,倆娃一有沖突,弟弟洋洋就大哭,有時會趴在地上撒潑哭。爸爸會立即到場解決,大聲嚷嚷,讓大的讓著小的,讓大的帶著小的好好玩。
感覺姐姐好委屈,姐姐創造好的游戲規則,玩的正起勁,弟弟只需遵守規則,耐心等待一會兒,兩人就可以很開心的玩。
估計平時在家里也是這樣的模式,少有不順,弟弟就哭來求助。爸爸就威風凜凜來救場,殊不知,長此以往兩個孩子都會是受害者。
抹煞大孩子的想象力 領導力和創造力,弟弟則喪失獨立自主應對環境的能力
爸爸聽到弟弟哭聲很生氣,立即往那一站,開始大聲嚷嚷責怪姐姐。姐姐也很憋氣啊,在游戲規則面前,不管幾個孩子玩,總有點子新奇一些的孩子,他們會發明游戲,然后制定規則,可以遵守規則的孩子可以跟隨著一直玩。不想遵守規則的孩子可以去玩別的,而弟弟想玩又不愿意遵守,他這個時候就開始發出求助信號,我就大哭,讓大人來訓你,你就讓我加入了。可以看出這是弟弟平時和姐姐相處時常用的一種手法。
大人的出現和呵責,讓弟弟暫時加入,看著場面是安靜了。可我們想過深層次的因果沒?這樣解決孩子之間的沖突,于兩個孩子都沒有好處,大孩子的領導力 想象創造力,全都給忍讓了壓抑了。而小孩子的社交能力,自主應對環境的能力逐漸喪失了,所以出現問題就知道哭來求助。
我可以留心觀察家里對兄弟姐妹之間沖突不放在心上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長大后手足情非常深厚,團結有愛,孝敬老人。反之,家里有點事兄妹之間斤斤計較,推三阻四,沒有一個主力露面。
看了這些,你愿意當哪種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