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2017-06-27 趙老師 米叔的米故事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個公眾號哦!
小稻仔的分蘗期
育苗期后,我開始搬家,搬到大田去
如果是移栽到大田,我會受到一些損傷
這就像搬家會有碰撞受傷一樣
我在大田養好傷,重新綻放笑容
要經過5天左右
這幾天時間叫"回青期"
回青過后,在適宜的溫度
日照和水分條件下,我會不斷分蘗
這一過程大約需30到35天
到6月下旬停止分蘗
所謂分蘗就是我不斷長出新株的過程
我的主莖基部,有許多莖節
每個莖節會長出1片葉,葉腋里會有1個分蘗芽
這個芽的成長過程便是分蘗的過程
俗稱稻苗分杈
從主莖上長出的芽,稱一次分蘗
由一次分蘗上再長出的
稱二次分蘗,以此類推
影響我分蘗的因素主要有:
秧苗的營養狀況,營養不良自然分蘗不好;溫度,低于20度或高于37度,都不利于我分蘗,適宜的溫度為30到32度;光照,若光照降至合理光照的5%時,我不僅會停止分蘗,基至會導致主莖死亡;還有就是水分要充足,缺水也同日照一樣。
我在分蘗期,前后的分蘗速度不同
規律是始期慢,盛期快,終期慢
全田總莖數和最后穗數相等時
到達有效分蘗終止期
在我不斷分蘗的同時
我的葉與根也在不斷生長
葉片多寡與稻種屬于
早熟,中熟,晚熟的不同而不同
早熟品種葉片數目少于中晚熟品種
伴隨葉片的生長,我的莖節上也不斷生根
在28至30度之間,根的生長最快
低于10度根就會停止生長
分蘗質量決定我的穗數和穗粒數
順理決定產量
分蘗質量決定我吸收養分的能力
這是因為伴隨分蘗
葉與根生長會增加綠色面積
從而提升光合作用功效
在這一階段,水的管理應側重淺水(2到3厘米)灌溉。當達至計劃分蘗數量時,要排水曬田。
曬田原則是肥田重曬,瘦田輕曬,到田面開小裂,腳踏不下陷,葉色褪淡,葉片直立為止。
經過分蘗期,我的根系更加發達,葉片增多,建立起一套精密的營養器官,為我進入后續的生殖生長期,積累了物質保障。
分蘗期轉眼要結束了
下一征程又擺在眼前
"小稻仔,加油!"
我這樣鼓勵自己
?
作者 |趙老師
編輯 | W2D(公眾號運營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