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色彩運用和畫面上的處理是得到認同的,而觀眾對之不滿意的便是故事這一方面的發展,人物突變,節奏太快,還有就是把歷史和電影混淆。
在這我想說的是《英雄》是張藝謀所理解的秦始皇,不是真正的秦始皇。歷史是發生過的真實事件,電影是導演眼中的事件。
我只針對故事來講明自己的觀點,在分析這部電影的時候,是我思想交織錯亂的時候。首先,我把三個重要人物的人設寫出來,其余的人設沒有也不行,我只是覺得針對我要講的觀點,這三人便夠了。
無名:本為趙人,被秦撫養,十年練劍,一心刺秦。
殘劍:浪跡江湖,偶遇知己,助她報仇,悟出劍法。
秦王:滅六國,一統天下。
故事是由無名開始講述的,他所講述的殘劍,飛雪是心胸狹隘之輩。這顯然無法說服秦王,因為在三年前,殘劍是有能力把秦王殺掉的,他卻選擇放棄,秦王雖不明白,但他知道殘劍絕非心胸狹隘這人。
然后在由秦王講述他所理解的三人敗于無名劍下的原因,那便是俠之大義。而秦王所理解的與他自身是產生矛盾的,這算是他牽強的理解,也是對自己賦予可以理解俠之大義的榮耀。
而無名講述的最后那則故事終是說服了秦王和他自己,是的,秦王不能殺。殺了秦王,還會有另一位王,使國家強大,統一天下是每一位王生來具有的使命。而一統天下的過程中,戰爭不可避免。只是當時深在水深火熱的別國人不能理解,而理解的是生活在相對和平的后世。若不能天下歸一,各國的戰爭不會停止,而大國的文明也不會向前發展。
影片的故事形式是超脫故事的,有句話說的是要讓劇中人物有自己的思想,他們的一舉一動符合他們的思想。這便是觀眾感到影片的故事是敗筆的原因。
但是,我想請觀眾回想一下,開始的故事是怎么講述的。沒錯,它是由無名的謊言產生的。這便是我說服自己的原因,不要用固有的邏輯思維看待故事,建立在謊言之上的故事實則是影片的點睛之處。無名在說謊,秦王在說謊,只有殘劍在講真,所以殘劍的人設是重要的,三人之間也只有殘劍在觀眾的眼前是符合他的身份的。
讓劇中人物有自己的思想,當你理解了這句話在這部影片中的含義,你會覺得影片在人設及故事上都不是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