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逗逗,圖/花瓣網
1.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現在的男性是否普遍不再對女性展開追求了?為什么?”,一個網友的回答得到了最高贊13k,評論也達到3860條。
分析這個回答為什么得到那么多的關注,我認為主要是由于兩個原因:
一個是男生的回答,反映了當下大學生情侶的消費情況和經濟壓力;
另一個是男女在愛情中的消費觀存在異議,而這個男生也說出了部分男性群體的心聲。
2.
男生列舉了部分支出的賬單:9月支出6000,10月支出7500,11月支出11000,12月到現在支出8500,保守估計3萬3了。
這個數據,只是支付寶支出的數據,還沒有算上微信的支出數據,而他們兩人在一起的時間才4個月。
以為自己對女生已經夠大方的了,讓男生生氣的是:女朋友的媽媽跟她說:“希望她找一個更帥更有錢的”,這就讓男生有點不樂意了。
爭議點就在于:“談戀愛時期,我們一方面提倡男女平等,但最后變成了男生買單。說男女平等不要物化女性,另一方面女性又物化自己,自己賺的錢都歸于自己,余下支出都由男生承擔了。”
3.
回答中有兩句,我認為相當精辟:
如果一個女人物質上不依賴你,精神上不依賴你,那還要你干嘛?人家又不缺祖宗。
可是實在對不住,我,以及很多男同胞們,也不缺祖宗。
嗯,我想寫寫自己以往的親身經歷,一段過去的感情,寫我的消費觀。
有一種愛情,叫做“彼此都是雙方的小祖宗”,愿意都把對方供著。
愛情,也未必都代表著高消費,經濟壓力也未必都是男生承擔。
4.
跟我初戀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兩個人都剛出來工作不久,手里都沒什么錢,也攢不下錢,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相愛。
只想說:有錢有有錢的活法,沒錢有沒錢的過法,日子過得舒服就好。
涉及大的支出,我們兩個人會共同承擔,AA制,比如房租水電費,在租房子的時候,一般要押3個月,這筆錢,我們會共同承擔。
有沒有情況是我男朋友買單的?當然有,而且還不少。
兩個人一起外出吃飯,或者出去玩,男朋友會主動買單,在他買單之后,我回頭一般會給他發個紅包,他支出100塊錢,我可能就給他發40-50塊錢的紅包。
如果我沒有給他發紅包,那么下次吃飯,我會選擇主動買單。
愛情中,得到對方的的反饋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小細節,誰也不希望自己的付出都不被對方所珍惜敬重吧?
我認為,戀愛中的支出,這是兩個人的共同支出,不應該完全由男生來承擔,當然,更深層次地講,是因為我愛他,我考慮過兩個人的未來,在尚能拼搏的年紀里,支出過多,攢不下錢來,在急需支出時,那么兩個人也將承受更多的壓力,屬于透支未來的做法。
這種超前消費的方式,并不值得提倡。
而偶爾我花錢大手大腳的時候,男朋友也會提醒我要省點錢,不能老是花這么多了。
還是蠻感謝他的,因為他也有在考慮經濟支出的問題,有節制的觀念。
5.
我們了解彼此的經濟狀況,都不是有錢人家的孩子,父母經濟也不寬松,兩個人拿著小幾千塊錢的工資,加上要支出房租水電費,懂得珍惜有限的毛爺爺。
畢竟,談戀愛需要經濟基礎作為支撐,但,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吹來的,我們想利用好手頭上的錢。
我們選擇在能力范圍之內,給彼此最好的愛,這就夠了。
拿著1800工資的時候,我們一起逛以純店,他看中了一件200多塊錢的襯衫,他很喜歡那件衣服,也試穿了,他穿起來很帥,衣服也很合身。
但是,他放下了,我知道,他心疼錢。
他放下那件衣服之后,我偷偷看了衣服的牌子,過一段時間之后,我偷偷去買了那件衣服,作為禮物送給他。
他很驚訝,而更多的,是感動和珍惜。
6.
而他,也很傻地愛著。
廣州的冬天,很冷,這種冷,還是濕冷,我又比較怕冷,經常手腳冰冷。
冬季,園區有服裝公司在做內購會,我下班后去逛著,恰逢他在外出差,我只是在微信上跟他說了內購會的事情,現場很熱鬧,有不少公司參展。
他問我有沒有看中的衣服或者什么東西,我說有,過幾天發工資了再買,反正內購會持續舉行幾天。
他大概是知道了我內心的尷尬,然后跟我說,把你看中的衣服拍照給我看。
我拍照給他看了之后,他說:這件外套,你穿著一定很好看,衣服賣價多少?
我支支吾吾地說:250。
然后他給我轉賬了300塊錢!
他說,你喜歡就買吧,冬天你也怕冷,穿暖一點。
講真,我還是被他所感動了,可能,那種感覺是像我愛他時的樣子吧,我們都把對方放在心里的第一位,在有限的經濟水平之內,滿足對方的需要。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在心里上認為:對方值得自己這么用心愛著,哪怕省一點錢,也想買下來。
而我們兩人也極少提出超出經濟實力太多的需求,在沒錢的時候,我們沒有考慮過買蘋果手機這樣的奢侈品,承擔不了。
7.
雖然,我們最后分手了。
但,遇到一個消費觀和你類似,也愿意照顧你經濟水平的另一半,不得不說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你不需要在ta面前裝得自己很有錢的樣子,ta也不擔心你會把ta全部的積蓄耗光,這就是一起同甘共苦的意義。
因為理解,所以愛得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