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靜默。走上墊子,仰臥英雄8分鐘,慢慢感受大腿前側的蘇醒,帶給膝關節的灌溉。
?之后的有支撐下犬,站立前屈,給整個脊柱的充電,馬里琪3反復多次,激發中背,手倒立激活手臂直接進入戰一。
?戰一,對下背最具挑戰的站立體式,不同練習水平,熱身準備會有不同。對初學者是踝與膝關節的挑戰性,直接影響到腰椎與骶髂的感受力,還有就是臀肌是否展開進入。而中背,多年來是我自己練習的關注點,左右中背的不平衡性,既有體式本身的慣性,也有自身尋求安全感的保護機制。記得多年前,Jordi老師就一直在說:Leah,你的中背不解決,那不僅是體式的問題。去年法國,最后2周梵克老師不停地扭轉,之后的動態手倒立,獲得很大啟發,不足的縱向能量控制是年齡的必然,三維空間的扭轉+手倒立中對手臂的激活,是拓展意識的最佳選擇。
?越來越喜歡早上的站立體式,身體能量充盈,頭腦冷靜中清晰簡單,特別是體式少多重復,感知力一遍比一遍好。
?戰一,做為一個后彎體式,詮釋了所有后彎體式中對伸展的要求,創造最大可能性的反射弧在身體的后側。后側腿的大腿內側的伸展的穩定性直接影響腰椎的延展,兩側后腰線的平行是建立軀干前側“花瓶”曲線最有力的支撐線,而“花瓶”是頸根的天使,最后當你仰望天空,頸根成就了后腦潛意識一片蔚藍的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