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找"方法"的世界里,我們好像已經默認這是做所有事情唯一的途徑??墒聦崊s未必如此,因為有些事我們總是找方法,卻總是倒在了"方法"這個黎明的前夕。
年初的時候有個朋友信誓旦旦跟我說他要學習MATLAB軟件,就在前幾天問他最近學習情況的時候,他說:那軟件功能太強大了,我不知道從哪里入手。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人想學ps,裝好的軟件卻一直停留在桌面的某個角落。有人想開始讀書,卻一直在搜集牛人推薦書單,搜集快速讀書的方法。只是不知從哪里入手。
那在這種正向思考無法達到目的的時候我們為何不考慮下逆向思考呢。所謂逆向思考,就是指以結果為導向,換個角度來完成某件事情。下面我從2個角度具體說說逆向思考的重要性:
1.問題導向原則
年初的我們總是喜歡給自己定一個看起來很高大上的目標:每個月讀n本書,年終的時候發現,一本書也沒讀完就放棄了。
難道是我們沒有時間嗎?不是,是我們在一直找讀書的方法,卻一直沒找到。
曾經,有人問羅胖:你是怎么讀書的?你怎么都記得住呢?
羅胖回答說:很簡單呀,因為這是我找來的,我從來不讀書,我只查書,查到的東西都是我問的東西,自然能記得住。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對于自己在意的事情往往會學的很快。
2.反向促進原則
當我們睜開朦朧的睡眼的時候,看到那些已經晨跑結束,開始了一天新的生活的人,會產生一種由衷的羨慕。為什么他們可以做到而我們卻做不到呢,于是我們找尋各種早起的辦法,定鬧鐘,甚至把鬧鐘放到客廳,或者在鬧鐘旁放杯水,等等。然而我們的意志力總是一次次的打敗,我們輸給了回籠覺,輸給了自己。
此時如果你反過來思考下,如果你早點睡,是不是就可以早起呢。通過早睡倒逼早起,同時早起又可以促進早睡。
所以當我們面對一件事一籌莫展的時候,我們不妨讓目光轉個彎,逆向思考,換個角度,或許會有一片更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