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知乎上一個話題問中國人有哪些民族天賦?贊數最多的答案只有一個字:吃。
中國人把所有能吃的東西都吃下去,把所有不能吃的東西都變成中藥然后想辦法吃下去...反正對不少中國人來說,這輩子最拿的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了。
每個人記憶中都有印象最深刻的味道,或許是媽媽的西紅柿雞蛋面、姥姥的糖水雞蛋、學校門口的汽水、香腸、烤面筋...又或者是小兒麻痹癥活疫苗糖丸、紅領巾等奇奇怪怪的味道。
記得小時候身體不好,總是發燒,一燒就沒有胃口,什么都吃不下,這個時候媽媽就給我熬粥,最普通那種的白米粥,配上醬菜,一碗粥仿佛是世界上最溫暖的食物。
在你嘴里除了胃酸和藥的苦味,什么都沒有的時候,喝下一口熱乎乎的白米粥,淀粉的清甜會被無限放大,米湯稠度適中,米粒軟糯微彈,從食道滑到胃腹之中,一點一點充滿,那種溫暖無與倫比。
如今出門在外,沒人再勉強我吃不喜歡吃的東西了,想來竟然有些落寞。一不小心,原來我已經長這么大了。鑰匙依舊是天天丟,但再也不掛在脖子上了。
前不久發燒,突然很想喝家里煮的粥,可是離家太遠了。希望以后和家里的距離是一碗粥煮好,送過去也不會冷掉的那種。
白米粥和醬菜似乎是絕配。味道不會太寡淡,也不會太濃烈,清清爽爽軟軟糯糯,一切剛剛好。
醬菜算的上是最家常的小菜了。而且說起吃醬菜,歷史由來已久。早在《詩經。小雅。信南山》第四章里有這樣幾句:“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大意是說,道路邊種了瓜,把它剝了來做成醬菜獻給皇祖。
后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作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中記載:“收菜時,即擇取好者,菅蒲束之”“作鹽水,令極咸,于鹽水中洗菜,即納甕中。---若先用淡水者,菹爛”,“其洗菜鹽水,澄取清者,瀉著甕中,令沒菜把即止,不復調和”。
醬菜有多好吃呢?
記得很久之前看《紅樓夢》,第七十五章《開夜宴異兆發悲音 賞中秋新詞得佳讖》中寫,八月十五中秋節,各房都要另外孝敬賈母些吃的東西,但送上來的賈母都不喜歡,并且嫌送菜一事是陳腐的老規矩。但是賈母偏偏選中了一個最不起眼的菜——椒油莼齏醬。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醬菜。
幾千年的醬菜制作工藝,傳承至今,記憶中吃得最多的還是景陽觀的醬菜。
景陽觀是壽達清于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在杭州創辦的醬菜店。以“質量取勝,品種益眾”的經營之道被譽為全國著名四大醬菜店(北京六必居、揚州三和四美、濟寧玉堂)之一。
景陽觀以銷售自制醬菜、腐乳為業,前店后坊,品種之多,品位之全,有“東咸西酸,南甜北辣”的美譽,在杭州首屈一指,故生意做的好,聲譽極大,被稱為全國四大著名醬菜店之一。
對大多數人來說,食物是極少數能夠很容易獲得卻又給人帶來純粹幸福的寶物,很多時候也并不是只是因為食物單純的好吃才會喜歡去吃。
就像幾年前看過的《舌尖上的中國》,食物背后有很多故事,是信仰,是生存,是關心,是堅守……比食物更讓人懷念的是背后的情懷,是那些感情和人吧,最開心的莫過于和身邊的親人朋友或者喜歡的人一起分享食物,分享美好吧。
就如有朋友曾和我說,如今她所期望的生活就是一日三餐。吃愛吃的食物,做愛做的事,和喜歡的人過著一輩子沒羞沒躁的生活,這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