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婚姻里愛情到底重不重要,畢竟婚姻里就是柴米油鹽,愛情只不過是持續18個月的多巴胺分泌,分泌完畢以后就只剩下左手牽右手的熟悉感,和所謂的責任了。
但是婚姻真的不要愛情么?只是搭伴過日子么?
W,我一直認為是賢妻良母,性格溫順,一直我以為這樣的女性嫁了誰都會琴瑟和鳴,舉案齊眉的。但是她同我聊天時說,她現在一點都不想回現在的家。孩子已經去上了大學,她覺得那個家就沒有回去的意義了。她不想同老公說話,甚至看見老公就煩。
我問當年你不是也是自由戀愛的么?她搖頭說是因為年紀大了,家里催了,家里幫著相好了對象,就想著嫁了吧。但是婚姻中磕磕絆絆的,老公的性格依舊不怎么喜歡,但是有了孩子,所以也都忍了。
但是太多的壓抑總有爆發的時候,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W實在不能忍受,在一次大吵以后,說出了離婚。她沒有給我說她老公的反應,只是說她孩子抱著她哭說不要,她一下心軟了,覺得為了孩子再難也要忍。
所以忍到孩子上了大學,她也就忍習慣了,不會再說離婚,但是也不愿意早早地回那個家。
我聽到她的訴說時,我能覺出來她其實多少有些無奈,但是也沒有怎么怨恨,畢竟在婚姻中她沒有遭受到家暴,遭受到其他不好的事情,只是覺得同老公性格差異太大,沒有辦法融合。但是日子也這么一天一天熬過來了。
其實這樣的婚姻我們見得并不少,比如我們的父母。當年他們也是媒人說媒,去相一下,覺得順眼也就羞羞答答地答應了。沒有古代的強制的包辦,看起來多少有些自由戀愛的意思,但是又好像離自由戀愛遠了一點。
我對催婚是經歷過的,找不到對象,被媽媽從天黑罵到天亮也是有的,也相過不少的親。但是相親下來就是覺得不來電,根本就不想再繼續下去。自己也曾經著急,恨不得有人來娶就嫁。但是真的有人表達過想娶的念頭,反倒自己就是下不定決心把手給出去。
直到遇到對的人,從一開始接觸前的舒適,到牽手后的篤定,再到最后下定決心去領紅紅的結婚證。總是覺得水到渠成,但又是覺得哪一點都少不了。
自由戀愛在我看來不是當時第一眼看起來不討厭就馬上結婚,而是要好好地談場全過程的戀愛才叫自由戀愛。所以有的時候要有儀式,各種儀式。比如確定了戀愛關系,不是僅僅牽手而已,帶著見朋友就是儀式。比如想結婚了,見見對方父母也就是儀式。比如要結婚了,不一定要單膝下跪,鮮花氣球,親朋好友見證的求婚,說一句嫁給我吧也就是儀式。個人其實不怎么贊成偷偷的結婚,哪怕不是十里紅妝,最起碼是要宴請親人的。
結婚不是單單的為了繁衍后代,更多的為了是下半輩子有人陪伴。所以不能為了繁衍后代而隨意挑一個人就開始陪伴下半輩子,結果總是不怎么好的。
在結婚前談場全過程的戀愛,要牽手,要見朋友,要有人說我們結婚吧,要見家長,要一起捯飭用來結婚的房子,最后才能去領紅彤彤的證書,正式結婚。
婚姻并不同于鞋子壞了,隨意到市場去買雙拖鞋應應急,穿個短距離說不定還要打個泡出來呢。而婚姻應該像是要選一雙能走很遠路的鞋子。倘若這樣想就不會胡湊合。總是要把看的順眼的鞋子都拿過來,再一雙一雙試過來,最后才選一雙自己喜歡,穿上又舒適的鞋子。
所以,姑娘,不要因為年紀大,被催婚就隨意找一個各方都滿意的人匆匆結婚了。我相信相親也會遇見不錯的對象,但是總是要談一場全過程的戀愛,深入了解一下,覺得不好就相信自己的心。只要不是好高騖遠,總會遇見良人的。
戀愛是婚姻必須的過程,想想以后的幾十年,現在花上略微長的一段時間用來戀愛,用來了解,總是賺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