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并且邀請孩子分擔家務或照顧手足等,是對孩子的信任。父母對孩子信任即是對孩子的最大鼓勵,是自我效能感的溫床。
《教出有勇氣與行動力的孩子》
我正在跟隨《教出有勇氣和行動力的孩子》一書作者曾端真教授學習長達三年的阿德勒心理咨詢課程。
曾端真教授為臺灣國寶級專家。臺灣師范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臺北教育大學教授兼副校長,古典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師。
除了學習教授的課程,也將教授的書籍一讀再讀,本書深入淺出,教授將阿德勒心理學作為基礎,并加上大量的案例,闡述如何教出有勇氣和行動力的孩子,本書分為成長篇、教養篇和家庭篇。每個篇章都有很多細則。我將通過文字整理自己的學習體會。
第四篇:自我效能:塑造成功者的意象
一、處理事情的能力是學習而來,解決疑難的能力也是經過練習才學得會。當孩子能力不足,或還沒有學會某項能力,父母必須耐心而積極的協助孩子去面對所需學習的事物。重視學習的過程是困難的,只要能得到父母的鼓勵,他們必定能從輕松的學習及實踐中提高能力,進而滋生自我效能感。
在正面管教當中,我們常常說到的鼓勵有三種方式,一種就是描述性的鼓勵,對孩子的努力的過程鼓勵,而并不是針對結果,因為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稱贊,但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得到鼓勵。第二種人是我們感謝性鼓勵,對孩子的付出表達你的感謝,第三種是賦權性鼓勵,表達你對孩子的信心。努力本身是每個孩子都能做的,但是成就則無法掌握,所以要去鼓勵孩子的付出和努力。可以幫助孩子不受做的好不好的評價所干擾,轉而關注自己努力的行為。
二、當孩子面對失敗和困難的時候,我們需要去鼓勵孩子面對,讓他能夠勇敢的跨出這一步,從而增強自我效能感。
三、讓孩子對家庭有貢獻,這個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參與家庭,分擔家務活當中,并且也可以,也可以邀請孩子照顧弟弟妹妹,阿德勒說過,人的一生都是在追求價值感和歸屬感,所以每一個孩子都希望為家庭付出,每個孩子都愿意為家庭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