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 | 法律先生 (falvXS)?
就在昨天,紐約當地時間9月17日20:30(北京時間9月18日8:30),在離我住處2個街區的距離,紐約曼哈頓23街,6-7大道間一個垃圾桶發生爆炸,25人受傷。
我的第一反應是,如果是一個美國律師,在北京遭遇這樣的情況,他會怎么想?
曼哈頓爆炸現場(來源于網絡)
臣服于恐懼?還是迎戰恐懼?
危險?覺得危險馬上離開,在恐懼未消除之前,不想走出國門?還是對恐懼鈍感,反而想到在大家都急著離開的時候,留下來,是不是會更有競爭優勢?
人性或許都一樣無法擺脫恐懼,但是,面對恐懼時的不同反應,將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兩種結局——是臣服于恐懼,還是勇敢而沉著地應對恐懼?
這幾天,在紐約的時候,在和諸多律所交流的過程中,我意識到一個問題:為什么在美國有那么多大型的跨國律師事務所,而在中國卻少得可憐?
中美律所交流現場(先生實拍)
中美律師的區別在哪里?
這個問題雖然過于龐大,但是并非無跡可尋。在這幾天的與美國超級大所、投行等大佬的交流中,我有兩個很大的感觸:美國律師一切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他們有商業的冒險和進取的精神。
①客戶需求導向
客戶需求為導向在商業社會,本是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這一點卻很少有律師做得好。美國律師提倡的是全方位的服務解決方案,這就是不斷的更新、增加服務方式來滿足客戶不同的、變化的、復雜的需求,甚至,為了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不斷的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結構,突破自己能力的邊界。
這其實十分了不起,就像Moigan Lewis律師事務所的Bradley K. Edmister提到,他們在生命科學類企業的藥品前期研發過程中,會深入研究FDA的相關細則,并組成包括生物博士在內的服務小組,為客戶提供更有創造力的服務。甚至,他們會聯合其他專業人才,組成智庫公司,在政治上、經濟政策上為企業提供更深入的咨詢服務。
而我們呢?我們還在抱怨客戶不懂我們,不理解律師的工作特點,可是,商業社會里,客戶為什么要理解我們?他們只是向我們表達他們的需求,你滿足不了,并不代表別人滿足不了。
我們抱怨客戶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是以我們可以為客戶做什么為導向的,而這意味著,我們不愿意不斷突破我們的能力邊界,建設不同的思維結構,我們囿于法律本身,抗拒商業帶來的進化需求。
中美律所交流現場(先生實拍)
②商業的冒險精神
因為美國律師為了不斷的帶給企業以更多的經濟價值,他們需要不斷的改變、改進自身的服務方式,這會很快讓美國律師與商業快速的融為一體,讓這些律師們,不僅有法律的智慧,還有著商業、政治的高度和全局觀。
也就是說,他們也會把律師事務所當成商業來打造——他們有著商業的冒險精神和開拓精神,他們不會沉溺于區域的成就,他們希望隨著商業的擴張,把法律的事業,擴張到全世界,甚至那些地球上十分危險的地方。
就像Dominick & Dickerman的執行總裁Randy F.Rock,他對中東的偏僻之地的石油資源情況,以及非洲戰亂地區的能源儲存了如指掌,他們深入到這些地區,了解當地的政策,研究如何運作協助企業將這些資源拿到手。
他們勇敢的直面恐懼,最后可以驕傲的展示,他們的業務遍布世界各地,分支機構也在世界地區上到處開花。而我們呢?我們恐懼走出去,甚至,連對極其必要的國際同行交流都有所抗拒。
中美律所交流現場(先生實拍)
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國際同行?
我們只是被動的在等待著他們的到來,在越來越多的國際法律事務上,分一點點羹就覺得自己很有能力了,都很開心了,而忽略掉了這些冒險的國際大所們是拿了大塊的肉走,分給我們的只是一點骨頭。
想一想iPhone的成本結構,中國代工廠獲取的利潤微乎其微!難到我們律師也甘愿淪為這樣的代工廠或分包方?勇敢者終將有所得,而困惑于恐懼者,所求為何?
我們總在說,互聯網的潮流下,法律行業的狼真的來了。內部的狼,我們多少有所了解,而在國際經濟逐漸融為一體的潮流中,那些外來的狼呢?我們對他們有了解多少呢?
正如即將參加“2016年歐洲與中國律師高峰論壇”的四川西同律師事務所主任徐云所說,為什么要走出去呢?再不出去就真的老了,再不出去就真的是關門自嗨、自娛自樂了。走出去,不只為了改變世界,更為了進化自己!
后記:
紐約爆炸事件發生后,我很感謝很多朋友們發來的安慰和安全提醒!其實,這些小概率的意外事件每一天都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里此起彼伏的發生著,這又有什么可以擔心的呢?
危險永遠存在,
但正因為我們有了面對危險的勇氣,
才會擁有真正的生活。
一?END?一
本文內容,轉載自網絡,均已備注來源及作者。如有錯誤或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請聯系刪除,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PS:叮叮律師APP1.0 即將推出,快速咨詢律師就上叮叮律師APP!
叮叮律師招聘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