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西藏是什么時候,忘了。只記得是小學某一年的勞動節,那時的勞動節還放七天假。于是大家一商量,和爸爸的朋友們,一路開車到了西藏。
? ? ? 小時候哪里懂得高原反應,只是抱著出去玩的心態。帶著兩個孩子。從晚上決定到白天出發,六個人開了一輛越野車,帶了幾件行李,甚至連氧氣瓶都沒有帶,大大咧咧開上了青藏公路。
? ? ? ?第一天還算順利,從早晨開到凌晨三點,終于抵達格爾木。凌晨三點鐘的格爾木,街道上沒有行人,沒有車,只有密集的紅綠燈在空曠的街道上閃爍著橙色的光。周圍都是三四層的矮樓,穿插于街邊的太陽能路燈中。那時的格爾木還不像一個城市,倒像一個平和的小縣城,新建的小樓,街道干凈整潔,白天也只有寥寥數人在街上活動。一切都緩慢而平和。
? ? ? ?高海拔地區的水如格爾木,是不能喝的,不僅是因為水達不到100度。這種水喝完之后肚子會莫名覺得很脹,當地人說是因為礦物質,堿含量太高。
? ? ? ?第二天要繼續趕路,大家都想在日落前趕到拉薩,于是在天還未亮的時候就火急火燎的出發了。
? ? ? 爸爸不會開車,朋友和朋友的弟弟只好一路換著開。青藏路又沒有高速,只好走國道,國道坑坑洼洼,塵土飛揚,一路顛簸,只記得在后座彈起來又掉下去,屁股摔的那叫一個慘。路上很少遇見其他車輛,幾乎都是車隊,車隊是去高海拔地區自駕的最佳選擇,可以互相照應,而我們莽莽撞撞,準備不周全,沒有組織其他人一起去。一路上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嘔吐聲。那時我暈車的毛病還沒好,盡管在出發前聽媽媽的建議在肚臍上貼了姜片,奈何路況不樂觀,暈車猛烈,來勢洶洶。
車行到路上最高的山脈的頂端時候,好巧不巧,爆胎了。頂端海拔大概有五千余米。往前看是堆滿常年積雪,連綿不斷的雪山,往后看是來時荒無人煙的公路。方圓幾百里沒有人煙,手機上的信號時有時無。無法求助他人,車上三個人只好下去換車胎。
海拔高的地方,走幾步都有可能暈倒,更別說換車胎。時間分分秒秒過去,三人回來時嘴唇唇色烏青,面色蒼白。媽媽剛好帶弟弟出去上廁所,因為不熟悉當地海拔,不懂走路要輕緩,一路走的猛烈。上了車,高原反應才慢慢涌上來。媽媽表情痛苦,眉頭緊皺,雙眼緊閉,一只手捂住胸口,深呼吸,試圖平緩高原反應。好在我和弟弟從小在高原上長大,沒有任何反應,安安靜靜的等著大家恢復。過了許久,大家終于挺了過來,回想起剛才一幕都心有余悸。多年后媽媽說,當時也是年輕膽子大,連氧氣都沒帶就敢上路,如果再來一次的話肯定沒有當時說走就走的勇氣。
? ? ? ? 一路上的風景與在內地時看到的截然不同。荒原上鮮少見草,整片整片的山脈,幾乎都被土黃色覆蓋。極目遠眺,光禿禿的山脈上積著常年不化的冰雪。泥土棕白融合在一起,往外翻的星星點點的白色,是土地下堆積的鹽堿。公路旁是坑坑洼洼的平原,平原盡頭往往是連綿不斷的山脈。偶爾會在遠處看到成群結隊的藏羚羊,等車開到了近前,藏羚羊們又邁開腿,飛騰著向遠方奔去。翻山遇到幾只禿鷲在山頂盤旋,頭頂是灰白的天空,讓我忽然想起關于天葬的故事,想起這片土地上的信仰,想起一路上翻山越嶺幾千多公里磕長頭到拉薩的藏族人。
? ? ? 晚上在車上睡的迷迷糊糊,忽然有人喊一聲“到了!”抬眼看去,遠處有星星點點的燈火。當時還小,并沒有什么深切的感觸,只是在心里舒了一口氣,這幾千多公里總算是沒白走。
? ? ?那一晚上睡得昏沉,早晨被透過窗簾的陽光叫醒。拉開窗簾一看,陽光猛壯。然而那個時候與布達拉宮有緣無份,恰好那幾天不對外開放,一群人只好在廣場上匆匆照了幾張相。
? ? ? 雖說是去了拉薩,可是并不算是了解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西藏博物館一個都沒有去。對拉薩唯一的印象就是當地導游一直在強調的新建的高速公路與早餐時喝的奶茶。
? ? ? 那時還小,不了解任何有關佛教的歷史,也不了解這個地方存在的意義。那時還沒有那么多的人去拉薩,沒有去拉薩就是小資的概念。只是感覺那里與我從前去過的任何地方感覺都不同。不同在哪里,說不清楚。
? ? ? 第二天爸爸工作上有事情只好匆匆坐飛機回去。一行人也只好打道回府,兩位叔叔開著車原路返回。我和媽媽弟弟坐上新修成的青藏鐵路,一路聽著青藏高原看著路邊的牛羊,結束了這次旅行。
? ? ? 幾年后的我,開始接觸一些有關藏傳佛教的東西,知道了佛珠的品種也知道了禪修。知道了那片土地是有靈性的。知道了各種拗口名字的含義。然而現在想再去一次,怕也是多年以后了。
? ? ? 想起前幾天看的書,書中寫道,我們每個人都是佛,只不過被紛擾的世界迷了雙眼,因此離本體越來越遠。我們修行,就是為了能夠回到那個簡單的本體。
? ? ?“你我就想山,云,湖水和星空一樣,一直在老去,一直在變化,一直沒問題,再簡單下去,再這樣下去,你我都是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