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吳又火了。
這次是靈魂P手們爭相為小吳的新宣傳“添磚加瓦”。
因為生得一對劍拔弩張的關公眉,十八歲的小吳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實現了從??飘厴I的普通人到媒體邀約不斷的明星的轉變。
同樣素人出道的還有3unshine女孩。
這個曾經被噴為“洗洗臉就出道”的組合,去年5月發布的新專輯《3Q》,獲得了清一色的好評。
有網友對這種大眾喜好的轉向表示不滿,憤憤評論:這是一個審丑的時代。
與其說這是低俗文化走向主流,不如說,審丑的背后,是一種心態的轉變。
我們敢于撕開假面,開始接受不那么完美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權利,但是仰望天空久了,也會脖子酸脹,忘了自己姓誰名誰。
去年11月底,我在寫考研模擬卷。題目太難,實在寫不下去,一邊哭一邊打電話給我媽,說想放棄。
誰知我媽回了一句:“優秀的人才不會哭。”
這句聽著很勵志的話卻讓我徹底崩潰。
為什么一定要優秀?為了讓自己優秀,我過得很不快樂。
參加真人秀節目《小姐姐的花店》前,小S打了玻尿酸,還沒消腫就前往歐洲參加拍攝,大部分時間都帶著墨鏡。
她坦言:“大家都說我胖,說我臉腫,我都知道。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我自己更嚴格?!?/p>
她羨慕小宋佳:”你的臉是超自然的。然后也說不上頂漂亮,但就是討人喜歡。“
然而小宋佳一句“你知道嗎,我們認識這么久,我覺得你一點都不愛自己”,讓小S掩面欲哭。
脫下懟天懟地面具的小S,其實是沒那么自信的徐熙娣。
阿多諾和霍爾海默認為,“文化工業”激起了人們的欲望,不但沒有使其升華,反而壓抑了這種欲望。
我們不斷地從大眾文化中獲得新的許諾——廣告中美好的生活、影視劇中輕易的成功,勵志書中用十個訣竅可以改變自我形象......
但在現實中,這些肥皂泡又無情地破滅。我們只能將失敗歸結于自身的能力或命運。
而草根明星的崛起,是一種反叛。
我們不再相信那些脫離實際的官方設定,將放得過遠的目光收回,開始接受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他人,透視真實自己。
《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成為現象級網綜,證明了”養成式偶像“之于粉絲的強大吸引力。
相比流水線生產打磨好的、完美得無可挑剔的偶像,我們更喜歡看鄰家姑娘和小伙,在不完美中成長。
楊超越能火,除了她的顏,更因為我們在這個沒錢、愛哭、跳舞跟不上節拍、唱歌車禍現場的農村姑娘身上,看到了同樣毛病很多的自己。
我們都希冀成為孟美岐、吳宣儀,但最后不得不承認自己只是個楊超越。
去年下半年,“消費降級”悄然在一線城市的白領中蔓延開來。
背著上萬塊錢包包的同事也開始拼單了,追逐各大牌新唇色的“豬豬女孩”成了“鐵皮女孩”。
菜市場里的牛油果也還ok,下班回家自己做飯挺好的。
不是經濟下行了,而是再精致的外殼,也粉飾不了沒房沒車沒錢的本質。
我們拼勁全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最后卻發現,有些事情,不是勤奮就能解決的。
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考上的學校,是別人考砸了才來的。
你絞盡腦汁寫的抽獎文案,還不如思聰爸爸撒錢來得快。
你擠破了頭想往上流階層鉆,卻發現上升通道早已關閉。
有時候想想真的是——人比人,氣死人。
但退一步海闊天空,承認自己不完美,也許就不會活得這么憋屈。
承認不足不等于自甘墮落。
有時候適當相信“宿命論”,會讓我們更好地認清現狀,心平氣和地接納自己。
然后找到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前行道路。
楊超越雖然主營業務不精,但是在《心動的信號》《超星運動會》等節目中展現了自己的綜藝天賦。
小吳雖然普通話還不標準,接受采訪時略顯羞澀,但也在很用心地耕耘自己的微博,和大家道晚安,不定期給粉絲們發福利。
我呢,那天在某個漆黑的走廊里哭了一個多小時,又回去硬著頭皮把試卷寫完。
你看,承認自己不完美,其實沒那么難,也沒有讓生活更加糟糕。
就像《無敵破壞王》里嚷嚷著要當好人的大壞蛋拉爾夫,到最后也釋然了:
我是壞蛋,這其實不錯
我永遠不會變好人,這也不壞
這就是我想要成為的——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