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中秋將至。遙想去年中秋,一家幾口其樂融融在南京家里度過:去年中秋恰逢神舟十一發射,老爺子興起,要帶著孫女繪制中秋夜晚神舟十一發射的場景。一幕幕記憶猶新……
去年中秋 于靜海寺撞鐘
今年中秋,算來與拓普結緣也近一年,對思維導圖有了初步的了解,于是用一張思維導圖來分析中秋佳節再好不過了!
中秋佳節文字版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