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產品的創造者和設計者,同時又是最終的使用者,所以在設計一件產品時,人應該被當做為焦點,要重視人的心理、情感和感受,產品經理要深刻地分析如何把情感融入到產品設計,在技術支持的情況下,達到美感與可用性的統一。Donald Norman把設計和設計的目標分為Visceral Level(本能層) 、Behavior Level(行為層) 、Reflection Level(反思層) 。我對這三個層次的理解是:
Visceral Level---即產品給用戶帶來的最直觀的感受,如華麗的UI、絢麗的畫面效果等,讓用戶一看到就感覺心情愉悅;
Behavior Level---即產品在為用戶解決痛點的過程中用戶操作的體驗,比如微信幫用戶實現即時通訊、植物大戰僵尸為用戶打發了無聊的時間等等,如果用戶在操作產品的過程中感覺到爽,這就是Behavior Level在起作用;
Reflection Level---作為最高層次的Reflection Level是在前兩個層次完美實現的前提下,在用戶內心中產生更深度的情感、意識、理解以及結合用戶的個人經歷和文化背景等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的而產生的共鳴,比如每當我路過我們學校的五五籃球場時,我就會想起大一時參加比賽被各種吊打,直到大三才如愿拿下總冠軍,過往的一切都歷歷在目,感慨時光飛逝......但如果僅僅是看一個普通的球場,并不會引起太多的審美反應,正是因為Reflection Level的存在,才引起了我強烈的情感波動。所以,我認為Reflection Level有助于建立用戶與產品之間的長期紐帶,即提高用戶的黏性,同時幫助用戶建立自我標識。
如果一件產品能與用戶在反思層上有交互,那么在用戶心中,這已經不是一件產品,而是一件藝術品了。
Ps:這么說的話,一名好的產品經理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家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