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東又去回想剛才自己做夢的內容,只依稀記得看到了一群服裝奇異的人圍在一起在跳一種看起來比較原始的舞蹈,但是又很有韻律,自己的注意力全部被舞蹈給吸引住了,再仔細去想夢境的其他內容,就沒什么印象了。
小東搖了搖頭,既然實在想不到其他夢境內容了,也不再糾結了,即便這次夢境有些奇特,但之前也是做過其他光怪陸離的夢的,很快就把這次夢境拋在腦后了。
睡了一個午覺,感覺自己的精神和體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復,按捺不住好玩的心,小東又想去找好伙伴們玩耍了。正要跑出家門,奶奶把他叫住了,“今天下午不要再瞎跑了,好好休息下,明天奶奶帶你去趕會去”。
聽奶奶一說,小東才意識到明天就是辛海會了。
小東家所在的村子叫作前樓,一個很奇怪的村莊名字,不像其他村莊叫張村,李莊,高胡同這種以村里大部分村民的姓命名的村莊,小東所在的村民還稍微帶點兒文化氣息,聽名字還以為村子里有高樓呢。
其實不然,前樓村幾乎所有人家的屋子都是一層瓦屋,自小東記事起,村民們修的房屋都是紅磚修的了,有的人家還會在房屋外層抹一層水泥,屋山前后會鋪一層青瓦或紅瓦。
還有的人家房屋修建的比較早,屋體主要是青磚砌成的,也沒有抹水泥,雖然沒有紅磚瓦結實,但是小東還是比較喜歡青磚造就的房屋,他就是單純地覺得青色屋子好看,而且之前的修的建筑還會特意在屋脊上雕一些麒麟或者燕子等祥瑞,下過雨后,空氣清新而濕潤,臉上仿佛蒙著一層薄薄的水汽,青磚被雨水洗過一遍顯得特別干凈,屋脊上的燕子往下低著水珠,小東就覺得此時的青磚房看起來特別漂亮。
爺爺家對門的皮爺爺家的房屋就是青磚修建的,非常漂亮。尤其是到了冬天,下過大雪之后,屋檐上會垂下來很多冰琉璃,非常壯觀,小東還嘗試過把琉璃掰斷,放到嘴里面去舔,因為他覺得垂下來的一條條冰琉璃比較像小賣鋪夏天賣的冰棒,奶奶很少會給他零花錢,他夏天也就很少吃到冰棒。
比青磚房屋更舊的房子也是有的,那就是像爺爺家的這種用土坯修建的房屋了,表皮會抹一層摻雜著干草的白石灰。
這三種磚料建造的一層瓦房就是前樓村所有的房屋樣式了,所以小東從很小就好奇為什么自己的村莊叫前樓啊,我們村也沒有樓房啊,問爺爺,爺爺也說不知道緣由,只知道很早之前就叫這個名了。
前樓是一個很小的村莊,全村一共就幾十戶人家,大部分人家都姓徐,也有很少部分外姓,比如對門的皮爺爺就姓皮,一個很少見的姓,小東在縣城的學校里就沒有聽過誰姓皮。
在前樓的西南邊和東北邊各有兩個比較大的村莊,一個叫辛海,一個叫龍集,前者大部分人都姓辛,后者大部分人都姓龍。辛海和龍集都有固定集市,農歷的一三七九和二五八十分別是辛海集和龍集集,奶奶要去買菜或其他東西都會去集上買。
除了集之外,辛海和龍集每年還固定會有兩次會,早些年會都是在春天和秋天各舉辦一次,一次持續四天,如今,每年的夏天也會偶爾舉辦一次會。
會可比集要熱鬧多了,會上會有從十里八鄉趕過來賣東西的商販,他們會提前一天在會場上扎上棚子,有賣布匹的,有賣成衣的,也有很多賣吃的的,像糖炒栗子,冰糖葫蘆,棉花糖,炸螃蟹,煎包等各種平時集市上沒有賣的好吃的,這時都會扎堆過來賣。
除此之外,還有組織套圈的,賣面具的,賣小人書的,打氣球的,經營旋轉木馬的等各種好玩的,有時候村里的有錢人還會請唱戲班子來扎臺唱戲,村里的老人大人都喜歡去戲園子聽戲。
每年的會,對村里人來說都是難得的消遣放松的機會,即是孩子們的歡樂海洋,也是大人們最喜歡的一段時光。
村里的人主要靠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耕種,收入非常少,還要養活嬌貴的小孩子,平時吃飯都不怎么炒菜,一個月難見一次葷腥,生病了也硬捱著,除了給孩子開支外,幾乎沒有什么大的消費。所以,遇到趕大會,見到好多平時見不到的稀罕物件,還有各種花花綠綠的衣物,飄著異香的吃食,家里的婆姨們也會大方一些,給自家小孩買些好吃的‘好玩的,給孩子買件漂亮衣服,給家里添置幾塊鮮艷布匹,農閑的時候就做出幾件衣服,至于買成衣,還是不舍得的。
一聽到明天要去趕會了,小東高興地蹦跳起來,開始憧憬起會上的套圈,打氣槍,還有飄香的大肉包子了。
小東也不急著出去玩了,一下午就是待在家里想著會上各種好玩的東西,還時不時地纏著奶奶要零花錢,說要在會上買學習用的鉛筆和本子。
奶奶真會不知道他的想法,就是不給他錢,說到了明天到了會上會幫他買的。小東一看奶奶不給錢,開始軟磨硬泡,可無論他怎么纏著,奶奶就是不給他錢,可把小東急的那叫百爪撓心啊。到了晚上,爺爺回到家里,小東又去磨爺爺,爺爺受不了小東的糾纏,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給了他2塊錢。拿到錢,小東不再糾纏爺爺,但還是在奶奶跟前撒潑打滾,2塊錢也就能買一盤肉餡的包子,或者買一大塊兒黏糕,如果去套圈的話,也就能換15個圈,一會兒就套完了,可不夠自己花的。
奶奶可不像爺爺這么好磨,一直到晚上臨睡覺,奶奶都沒有給小東零花錢。
第二天,不用奶奶去叫,小東就自己早早起床了。換上自己最好看的衣服,其實也就是一件比較板正,大小正好合身,沒有縫補痕跡的衣服,跟爺爺奶奶一塊兒吃過早飯,就急匆匆地拉著奶奶的手去趕會。
奶奶騎著腳蹬三輪車,小東坐在后面車斗里,爺爺騎著二輪洋車子在后面跟著,一家人往會上趕去。
在趕路的途中,遇到了好多去趕會的人,有不少都像小東家一樣,爺爺奶奶騎著車子載著小孩子,小孩子也都穿著一件比較干凈的衣服,途中奶奶跟認識的村民,聊著家長里短,有說有笑的往會上行去。
走了大概一刻鐘,終于來到了辛海會入口處,只見前方的大街上,密密麻麻地擺著各種攤子,中間過道人擠著人,車子是肯定過不去了。
奶奶把車子推向入口東邊的一個小樹林那兒去,那兒有一個看車子的點兒,二輪的車子一次收費1毛,三輪的收2毛錢,爺爺也把車子推了過來,一共繳了3毛錢。看車子的人給奶奶了兩個木牌子,上面都用紅漆畫了幾道,但是圖案不太一樣,緊接著又在兩輛車子上分別掛了個同樣的畫著符號的牌子。
小東感覺很新奇,問奶奶這是干什么的,奶奶解釋道:“我手中牌子跟車子上牌子是一對兒,兩個牌子并在一塊兒,筆畫也是連著的,這樣我們之后來取車子的時候,看車子的人就能確定我們是不是車子的主人了。所以牌子一定不能丟了,否則撿到牌子的人就可能會把我們的車子推走了。”
? ? “原來是這樣啊,真好玩,我不會把牌子弄丟的”,小東說道。
等奶奶安置好了車子,小東就拉著奶奶的手,急切著往會場上跑去,爺爺也在后面緊跟著。會上的人太多了,來之前爺爺奶奶就跟小東反復強調過,一定不能亂跑,也不要脫離兩人的視線。
來到會上,小東看著街道兩邊的攤子,會場入口第一排,左邊的這家是賣干貨的,右邊的是賣活魚的,只見魚被放在一個白色的塑料水箱里,水箱里插著一個管子,箱子里的水一直往外冒著小水泡,小東依稀知道這好像是給魚制氧的,以前聽老師說過,這還是第一次見,感覺非常稀奇。
看完了冒泡的魚箱,小東繼續拉著奶奶的手往里走,他想看看有什么好玩的,想看看套圈兒的在哪兒,一會兒得磨奶奶,讓她給自己買幾個圈兒,自己一定要套到好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