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懂你的人群里散步
? ? ? ? ? ? ? ? ? ? ? ? 文/蔚蘭? ? ?
半生走過,越來越不愿意去參加那些必須戴著面具的場合。以前為了表現自己的合群,為了在別人心目中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也許還會扭曲自己的心性,去虛偽應酬一下,但現在什么都不想再裝了。不愿意去的地方,再怎么重要,我也不會去了。
閑來逛一逛江灘,漫步于葳蕤、茂密的樹林之中,與樹上鳴啾的小鳥打打招呼,仰望一下湛藍的天空上悠游的云朵,欣賞一下漢江上穿梭而過的貨輪,感受生命的漂泊、動蕩,也有一種別樣的情趣。人生最難得的,其實是和自己相處的時光。只有在和自己相處之時,最能感受到自然萬物與自己同在。周遭那么多鮮活、靈動、美好、光明的事物,全部來自于造物主的賜予。而如果過于喜歡那些喧鬧、繁雜的場合,就會浪費很多的良辰美景,虛度無數的風華歲月。
當然,我并不是消極避世之人,我喜愛大自然賜予于我的所有美好的人事物。在遇到和自己有共同愛好、興趣的人,我也是一個樂于表達,愿意言說的人。
曾經的我特別謹小慎微,不敢發表一些自己的觀點,因為害怕和別人有差異性,別人不能認同。即使有些場合并不想去參加,有些人我并不愿意去應酬,但是為了給一些人情面,都會勉強自己去參加。事實上,在那種地方,我就如同油浮于水面一樣,完全無法相融。嘴上說著虛應的話語,心里卻在一再地追問自己:這些有意義嗎?
半生都在身與心的分離中度過,在糾結世事與敷衍人情中度過,直到現在才略略有了一些做自己的勇氣。虛偽應酬的場合,無論如何都不想浪費時間去了。現在去的地方,要么有麗山秀水賞景樂,要么是傾心知交相談歡,縱然隔了千山萬水,也愿跋涉而過。
人很多的痛苦來自于太想得到周圍的人的認同。為了求認同,甚至不得不把真正的自己隱藏起來。不敢說真心話,也不想做真心事。但事實上,現在怎么去委曲求全、扭曲心性,總有人喜歡,也有人討厭。曾經讀了一本書,上面說,這個世界上總有那么20%的人,見到你就是莫名其妙的喜歡你,總有那么20%的人,見到你就是莫名其妙的討厭你,剩余的60%的人處于中立狀態。
即使一個人拼盡了全力,低到了塵埃,也不可能討得所有人的歡心。所以,我現在也懶得去討誰的歡心。如果一個人喜歡我,是因為我的身上潛藏著他(她)的特質,是他(她)愿意認同愿意看到的;如果一個人討厭我,也是因為我的身上潛藏著他(她)的習性,是他(她)不愿正視不愿面對的。如果真能認清這個事實,那么別人的喜歡和討厭,與自己又有什么關系呢?
所以,人活著,最終就是活成自己本來的模樣,如果是一朵蘭花,就清雅芬芳,遺世出塵,只為懂得自己、欣賞自己的人而存在而綻放,自由自在,無所拘束。
其實,我們每個人看到的這個世界都是不一樣的,由于我們的閱歷、經驗、價值觀、所站的位置不同,甚至靈魂潛意識的不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差異非常之大,有時候,我們對一樣事物的見解,真的就像盲人摸象一樣。三維空間的我們,都只能摸到微小的局部,對于整體,我們都是無法看清的。
當然,有些人的靈魂層級、精神境界都較高,所以在事物沒有成形之時,就可以通過內在的思維,預先觀想到很多遠景的畫面。比如說創建阿里巴巴的馬云,在最初創業時,他給別人去講阿里巴巴的規劃藍圖,想去融資創業,就被很多人打擊、嘲笑,甚至有人罵他是騙子。在那些不懂他的人群中,他沒有拿到資金,得到了的只是羞辱、冷眼。但是后來當他找到懂他的人去談夢想之時,“伯樂”就伸出了橄欖枝,幫助他成就了阿里巴巴的夢想!
我們人的一生,如果能在茫茫人海中,能找到三、五個同頻的人,能懂得自己的人。就已經是無尚的幸運,如果能珍惜緣分,一起去成就自己的夢想,或者說完成自己的使命,那樣的人生已經是幸福的極致了。
至于不懂自己的人,有機緣的話可以去影響、去引導,但沒有必要強求。世間人這么多,真正能懂的人就無需苛求,能有幸匯聚到一起,力量就很強大了,選擇同頻的人在一起,人生會變得非常的簡單。或許只是一個眼神,彼此就可以心心相印、相知相契。
在生命的長河中,愿我們余生都能勇敢地活出自己的天性,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去結交自己投緣相契的人,在懂得自己的人群里散步。讓喜歡我們的人去喜歡,讓討厭我們的人去討厭,因為那都是別人的自由意志,那也只關乎別人的心理投射。我們只需要接納、臣服一切的發生,去做自己該做能做愛做的事情。從此,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自在隨緣,任天上云卷云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