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學校是村小的未來
有著漂亮的教室,每一所教室根據功能的不同刷上不同顏色的涂料。教室外墻的涂料的五顏六色構成了學校的活力。學校有著學習區、創新區、活動區和實踐區。學習區主要是上課的教室和圖書館。教室里面的桌椅根據學習年級不同布置上不同的區域。教室的桌椅不是傳統的擺放,而是可以移動的桌椅,根據課堂內容隨意組合,尤其是可以拼成圓形。不多的學生可以隨時為在老師的周圍上課。教室中不僅有課桌,還有圖書柜,投影儀,打印機等等的現代設備。就是一種歲在偏遠的鄉村,但是散發出濃濃的現代科技的氣息。創新區需要幾個功能室,有科學實驗室,有手工室,有繪畫室,有舞蹈室,有音樂室,計算機室,多媒體室,有書法室等等。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各種功能室齊全,能夠滿足學生的各種需要。最好有一個學校的禮堂,能夠供師生舉行各種大型活動。手工室要用常用工具使用的配備和使用培訓。活動區中有籃球區域、排球區域、足球場、乒乓球場、羽毛球場等等。實踐區是學校的特色,學校在實踐區開辟學校農場,根據年級不同選種當地的一種農作物。從農作物的播種、拔草施肥、收割等等環節,完全有學生參與,聘請當地的村民作為指導。這個實踐區讓村小的功能和特色完全展示出來。通過實踐區,讓學生不要脫離農村的基本農活,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勞動意識,掌握運用各種工具的勞動技巧。學校根據實踐情況,把校園變成花的海洋和茂密的“小森林”。還可以專門建設一間美食制作室,教授學生學習當地的傳統飯菜的烹飪和創新。因為學校人數少,很難有足夠的教師和功能室去滿足這些,但愿有朝一日這個能夠成為現實。
村小能夠有足夠數量的老師,不要讓實習生和支教生成為村小的主要師資力量,就是村小的福音。村小的師資力量能夠滿足學校開設各種課程的要求就行。如果能夠有一支年輕的教師隊伍,當然是最好的。村小的老師能夠靈活的運用教材,能夠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發出符合當地學生的教材。教師能夠有出去學校的機會,能夠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巧帶進學校。學校有著濃厚的教研氣氛,能夠針對學校和班級的問題進行研究。在農村偏遠的學校發生真正的教研和教育。老師本身有著自信,能夠獲得職業的尊嚴。老師能夠課堂上領著孩子遨游知識海洋,課下能夠和孩子一起探究實踐問題。尤其是村小的老師可以研發玩耍的技巧。通過收集傳統的玩法和鼓勵學生開發新的玩法,帶著孩子一起玩。在村小的老師和學生有著發自內心的高興和幸福。老師能夠主動地鉆研教材,鉆研學生。老師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孩子的成績教的最高,而是讓每一個孩子能夠獲得最好的發展。
村小的孩子能夠接受公平的教育。村小的孩子,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背景,盡可能的尋找孩子的興趣點和愛好,至少讓每一個孩子離開學校能夠擁有個奮斗的目標或者理想。村小的教育,讓學生能夠學會思考,能夠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知識的容器。通過構建的各門課程,開發出村小孩子的各種潛能。村小的孩子能夠養成閱讀的習慣,能夠有藏書的習慣,也許是這些孩子的一些財富吧。讓村小的孩子掌握基本的知識、基本的勞動技能、基本的學習方法,讓這些孩子能夠自信、從容、有尊嚴的在學校學習。
這只是一個想象,但愿不會太久就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