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讀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結合《牛奶可樂經濟學》的三個經濟學概念,很快讓我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審視自己的成長,學習更好的思維方式。
其實大學的時候我就學了這些概念,機會成本,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等等,雖然當時考試成績不錯,僅此而已,看來學以致用是多么的重要,我不得不佩服現在的90后:上學期間炒股的炒股,理財的理財,賺錢的賺錢,寫作的寫作,與現實社會越來越接軌,他們已經跨出了很大的一步。今天看到這些久違的概念,熟悉而有陌生,但依然有感覺,不得不好好思考下,我們的生活離這些概念究竟有多近?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今年四月份的時候我考慮投資外匯市場,認識了一位朋友,孫先生,給了我不少幫助,當時我對外匯市場一點不了解,我興致勃勃的跟他說,有個理財產品,新手七天標,1萬收益60元左右,要不要考慮下,他說:“這么少?還不夠費時間和精力呢。”現在想想,對于一個成熟的匯市投資者來說,投資我推薦的理財產產品的機會成本可能是60dollars甚至更多。當然對于我這種只知道皮毛的投資者而言機會成本可能是-60dolalers,甚至更少。
幾年前我還在做房產銷售的時候,經常有身家幾千萬的人買房,明明可以全款買,為什么非要貸款買呢?當時并不是很理解,現在仔細算算,以貸款100萬,貸款20年為例,貸款買房只付銀行4.9%的年利率,如果這100萬拿去做生意或者做其他類型的投資,收益肯定遠遠高于4.9%,就以10%年華的收益算,貸款買房20年的機會成本遠遠高于102萬。我想這就是為什么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的原因之一,窮人把錢存進銀行,富人借銀行的錢賺更多的錢。
當然機會成本有時候是因人而異的,前兩天朋友下班的時候路過某房產處搞活動,說掃描二維碼可以免費送一桶兩升的食用油,她已經拿到了讓我去參加,想了想去那個地方來回至少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果斷放棄,我可以用這一個小時讀書,寫作或者學習理財知識,這些對我來說更重要更有意義。
有時候也有相似之處,比方說早上多睡一小時的懶覺的機會成本可能是閱讀一小時的書或者為家人做一頓美美的早餐。為什么好多有錢人喜歡坐飛機而不坐火車,火車便宜,但是相對于坐火車而言,坐飛機時間短,用坐飛機省出來的時間或許正好可以開一場重要的會議,做一次重要的演講或者其他更有價值的事,遠遠比坐火車省下來的幾百或者幾千塊的費用有價值的多。
機會成本就在是我們身邊,我們做事之前應該好好衡量一下到底做什么更劃算,更有意義。
成長曲線
這種情況,進步以對數方式增長。隨著你做得越來越好,就越來越難取得進步。頂尖運動員花費大量的努力才將他們的最好成績提升數秒,而普通運動員通過一點點的練習就獲得了分鐘級的進展。這種類型在初期增長很快,但隨后進展就越發困難。
上圖一種指數增長,網站流量呈指數增長,因為一個博客它吸引越多的讀者就有更多機會進行口碑傳播。而一個零流量的博客是不會產生口碑傳播的。柔韌且持久的思維模式是關鍵。因為在曲線的起步階段反饋稀少且通常是負面的,要堅持下去需要有更強的毅力和耐心。
指數增長的故事往往是這樣的:一個人艱苦努力掙扎良久,一直看不到什么成果,然后突然間很快取得了成功。這些故事往往看起來像是一夜成名,因為人們總是忽視了之前多年無名的艱辛。
為什么銷售工作的基本工資都很低或者沒有基本工資,因為成長性的銷售工作的總工資成曲線增長,是沒有天花板的,只要有能力,工資會越來越高的。
拿我現在的閱讀寫作而言,只是處于時間軸的初期,才離開原點沒有多久,惟有不斷的堅持與積累才有更高的成長空間,如果中間不堅持或者間斷,有可能又回到原點了,既然已經踏上了指數增長領域這條路,就要不斷堅持。
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
文章主要通過富人消費時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折扣和價格上,而是把精力放在需求上。為什么呢?富人和窮人的思維不同。什么才是富人思維?窮人最缺少的是什么?
巴拉昂是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不到10年的時間里速躋身于法國50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前列腺癌在法國博比尼醫院去世。臨死前留下遺囑,把他4.6億法郎的股份捐獻給博比尼醫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萬法郎作為資金獎給揭開貧窮之謎的人。
巴拉昂去世后,法國《科西嘉人報》刊登了他的一份遺囑。他說:“我曾是一位窮人,去世時卻是一個富人。在去世前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帶走,現在秘訣就鎖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的一個私人保險箱內,保險箱的3把鑰匙在我的律師和兩位代理人手中。誰若能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訣將能得到我的祝賀。當然,那時我已無法為他的睿智而歡呼,但是他可以從那只保險箱里榮幸地拿走100萬法郎,那就是我給予他的掌聲。”遺囑刊出之后,《科西嘉人報》收到大量的信件,多數人寄來了自己的答案。
絕大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的是金錢,窮人還能缺少什么?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一些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沒有遇到好時機,另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現在能迅速致富的都是有一技之長者,一些人之所以成為窮人是因為學無所長。還有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每個黨派在上臺前,都給失業者大量的許諾,然而上臺后真正能關心他們的又有幾個?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答案,如窮人最缺少的是漂亮,是皮爾卡丹外套,是《科西嘉人報》,總之,答案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巴拉昂逝世周年紀念日,律師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那只保險箱,在48561封來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蒂勒和巴拉昂都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為富人的野心。
在頒獎之日,《科西嘉人報》帶著所有人的好奇年僅9歲的蒂勒什么想到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的答案,蒂勒說:“每次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巴拉昂的謎底和蒂勒的回答見報后引起不小的震動,這種震動甚至超出法國,波及英美。前不久,一些好萊塢的新貴和其他行業幾位年輕的富翁就此話題接受電臺的采訪時,都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藥,所有奇跡的萌發點。某些人之所以貧窮,大多是他們有一種不可救藥的弱點缺乏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