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大早,打開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文章,看到一篇名為《一封遺書》的文章。出于好奇,我點開了鏈接,沒想到一看就感覺似曾相識,有種同病相憐的認同感。這封遺書寫的是一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媽媽因為家庭暴力和家庭問題帶著兩個孩子一起跳樓自殺的事。書中描述了一個不負責任、不關心自己、不理解自己、三觀不和的丈夫。同時描述了一個全職媽媽的辛苦與心酸。講述了自己在產后得抑郁癥的經過,全文主要在痛斥丈夫的冷漠與無情。
最開始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對她說的話信以為真,很同情她的遭遇,因為她說的話就是我想告訴我老公的話。因為在我懷孕離職待產在家以及產后一段時間里,我跟她說的感受差不多,感覺自己很孤獨,無人關心,老公也不懂得照顧自己,由于我是遠嫁,身邊沒有親人,很多時候除了手機陪著我,都是自己在陪自己。后來生完孩子坐月子時,老公也沒時間顧得照顧我,家里就我和婆婆在一起。那段時間,自己過得很抑郁,很多時候想著想著眼淚就掉了下來,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自己找錯人了,他根本不愛自己,我為了他放棄那么多太不值得。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陷入這樣一種情緒中無法自拔,找不到出路,記得最后一次心痛的感覺,心堵得都快無法呼吸了。自從那一次之后我感覺自己反而想開了,不知道是痛麻木了還是想通了,我不再如此計較了,也不在那么在乎他是否關不關心我了,可能是痛徹心扉了,以后再也感覺不到痛了。今天那個自殺的媽媽她可能也是對未來絕望了,但我不認同她的做法,她把自己的孩子也一起拉去跳樓了,對孩子來說是多么無辜啊。
后來,一篇“警惕頭腦編的故事”又把自己叫醒了。文章說“不要被頭腦中的故事欺騙!無論是好故事,還是壞故事,記住,都只是你自己編的故事。”他還告訴我們那位媽媽說的不是真相。于是我反復琢磨,他說的是什么意思,我把自己的理解寫出來,供參考。首先我們要承認,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是我們眼中的世界,我們評價的別人也只是我們眼中的別人,就像盲人摸象。而真實的情況是什么說不定當事人本人都沒想透。比如,回到家老公沒有搭理你,你就覺得他不愛你,而你老公可能只是覺得都老夫老妻了,不用那么客氣。于是你就生氣,而你老公還一頭霧水。所以自殺的媽媽第一個錯誤就是片面的看待了她的老公。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對的,所以她說的話也是保護自己的,于是把一切不好的責任都推給別人,寫成了這樣一篇滿腹抱怨的遺書。第二,就是只看到別人的問題,沒有反思自己的過錯。每個家庭可能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可是每個人處理的方法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她如果換種方式,其實過得也能不錯。第三,我清楚她錯在哪,也是我之前犯的錯,她把過多的期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太在乎別人,忽略了自己,沒想過通過自己救贖自己。很多書都告訴我們要愛自己,可是我們卻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愛自己。愛自己就是好好對待我們的身體,好好愛護我們的心靈,像母親保護孩子一樣愛惜我們的身體、保護我們的心臟。不讓任何人傷害它,而我們大多數人往往是自己在傷害自己,你生氣,你的身體跟著受傷。你發脾氣,你的心臟跟著難受。所以好好愛惜自己吧。
當自己足夠強大了,就不會被別人傷到了。所以,遇到問題不要老想別人的不是,把自己變強大才是關鍵。
借用大師的話來結束,“通往幸福的道路,只有一條:讓自己變得成熟,讓自己的幸福不再依賴任何外在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