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剛讀到關于特質流派的這一章時,感覺是不知所云。一直以來就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很感興趣,大學時就讀過《夢的解析》等著作,有了以往的積累再加上個人的興趣,讀起來很是起勁。遇到特質流派就有些靜不下來了。在考心理咨詢師二三級時,接觸奧爾波特的核心特質、卡特的16PF,僅是冰山一角,窺不到全部,更不曉得這就是特質流派。
? ? ? ? 追根溯源,什么是特質?是指我們用來描述個人人格特點的描述詞,如友好的、謹慎的、爽快的、爭強好勝的、慷慨大方的、吝嗇等。一種特質就是一種人格維度。特質流派就是用來特質來描述人格。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特質來描述不同的人格呢?因為心理學家假設人格特征在時間上相對穩定,具有跨情境的穩定性。怎樣知道自己屬于何種特質呢?可以通過自陳式調查表來獲取,最具代表的是明尼蘇達多相人格調查表和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特質流派沒有興趣預測一個人在某個特定情境下的行為。他們預測的是那些得分處在特質連續體上某一范圍內的人們擁有什么樣的典型行為表現,特質流派也不關注查明行為機制,也就是說特質流派并不關注產生這個行為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人格特質。他們做的僅僅只是描述人格和預測行。
? ? ? ? 著名的特質理論家奧爾波特認為個體人格特質分為共同特質和核心特質,有時候首要特質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格。亨利默里的工作重點是了解心因性需要,每個人都可以用個人的需要層次來描述,主題統覺測驗是亨利默里為性格研究而編制的一種測量工具。卡特爾通過研究確定了16中基本特質。不同的研究者從許多人格研究資料中反復地發現了五個基本人各維度:神經質、外向性、求新性、親和性和盡責性。以上是幾位著名特質理論家的相關理論梳理。特質理論的出現也被人們指責其在揭示問題行為方面缺乏應用性以及缺少一個公認的框架。個人認為人類的語言文字是拙的,有時候并不能表述出這世界上的所有,尤其是人心,這也就無法全面描述人格,也就不可能將其歸類,統一為不同層次。
? ? ? ?通過這樣的自問自答和理論梳理,對特質流派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我想這就是自己寫讀后感最大的收獲,這可能也就是把厚書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