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舊石器時代大荔人文化
? ? ? ? ? ? ? ? ? ? ? ? ? ??
? ? ? ?地質時代更新世時期(距今180萬年),舊石器時代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類以打制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過著采集和狩獵的原始生活。這個時期的人類,按照舊石器文化早、中、晚期發展變化譜系,分為直立人和智人。其中直立人以巫山人(今山西省南部的西侯度文化遺址)為代表。而智人又可細分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早期智人以大荔人(今陜西省大荔縣段家鄉解放村東甜水溝)為代表,晚期智人以山頂洞人(今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為代表。
? ? ? ? 地質時代中更新世末期,我國歷史上經歷了一次廬山冰期。之后,氣候逐漸變暖。此時,人類體質和文化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人類體質普遍由猿人或直立人發展為早期智人,人類文化則發展為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約在地質時代中更新世之末和晚新世之初,人類從猿人演進為早期智人。早期智人史稱古人。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人類化石主要有金牛山人(今遼寧省營口縣永安鄉田屯村)、大荔人、許家窯人(今山西省陽高縣許家窯)。
? ? ? ? 1978年3月,在陜西省大荔縣段家鄉育紅村甜水溝發現大荔人遺址。其化石是一個30 歲以下的男性青年頭骨化石,頭骨粗壯厚實,屬長頭型,顴骨不高,眉嵴厚重,額骨低平,額部后傾,頭頂有矢狀脊,骨壁較厚,腦量約為1120 毫升。大荔人屬早期智人的一種古老類型,又稱大荔智人。據古地磁法測定和鈾系法斷代,大荔人距今約為23萬至18萬年,主要活動在黃河中游及其主要支流渭河流域一帶。
? ? ? ?大荔智人頭骨化石的發現,在中國及東亞地區早期人類演化史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填補了我國歷史上人類由藍田人(今陜西省藍田縣)向丁村人(今山西省襄汾縣汾河附近)過渡的空白,為研究洛渭谷地早期人類活動提供了重要線索。同時,大荔智人頭骨化石對于了解和確定陜西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的性質也極為重要。
? ? ? ? 根據我國人類學家的傳統觀點,大荔智人和我國境內發現的直立人、其他早期智人一樣,經過漫長的演進,最后進化成為像我們一樣的現代人,應該說是我們現代人類的祖先。
? ? ? ? 在大荔人遺址中,同出土的遺物多達181件,其中石核7件,石片152件,打制石器22件。石器多以石英巖和燧石為原料,多用錘擊法打制,大多屬尖狀,器形主要有直刃、凹刃和凸刃等的各種刮削器。與大荔人頭骨化石伴出的還有鴕鳥、腫骨鹿、古菱齒象、河貍、野馬、野牛、普氏羚羊、鼢鼠,以及蚌、螺、鯉、鯰等多種食草性動物和水生性動物化石。豐富的石制品與哺乳動物化石反映了當時人類的生產與生活特點及其古環境背景。
? ? ? ?根據出土的遺存化石考證分析,大荔人原本生活在一個針闊葉樹混交的森林草原環境中,這里有廣闊無垠的森林草原,更有滋生百草的遼闊水域,氣候呈溫和半濕潤類型。同時,這里還繁生著蒿、藜、菊、十字花科、豆科等多種旱生和水生的草本植物。遺存化石中出土的多種食草性動物和水生性動物化石便是最好的例證。
? ? ? ? 從大荔人頭骨化石特征來看,?大荔人較直立人(如巫山人) 腦蓋稍薄,腦容量較大,動脈肢較復雜,顴骨較前突,眉嵴較平宜,這些都可以說明大荔人智力已較直立人有明顯發展。大荔人文化較前有很大進步,主要表現在大荔人打制石器的技術較高,打制的石器比較規整,石器類型相對確定,種類也明顯增多。石制品原料主要有石英巖、燧石和脈石英;石核有單臺面、多臺面和砸擊石核等;打片以錘擊法為主,也有少量的砸擊石片。石器主要類型有刮削器(占石器總數的78.3%)、尖狀器(占20.3%),此外,還有雕刻器、石錐、砍砸器、石球等。其中絕大部分石器是石片石器,其長度約為4厘米以下的小型石器.這些都充分表明, 大荔人當時的石器生產技術和生產力水平已較舊石器早期有較大提高。
? ? ? ? 大荔人文化所處的舊石器中期文化具有明顯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現為以刮削器和小尖狀器為主的小石器系統文化,這是一種適應草原或以草原環境為主的文化類型。大荔人文化多以中小型石器為主,如刮削器和小尖狀器等輕型石制工具,主要用于刮削和切割,這反映的是草原環境下的采集與狩獵活動,其中狩獵所占比重較大。
? ? ? ? 舊石器時代中期,隨著黃土高原的形成,生態環境不斷向干旱、半干旱的溫帶草原發展, 小石器系統文化也在這一環境的變遷過程中自北向南不斷擴散.。以大荔人文化為代表的小石器系統文化的出現與發展,是和渭河流域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緊密相關的?。 ?大荔人文化總的來講,主要是以小石型石片石器為主, 刮削器和小尖狀器為主要工具。這一典型的小石器系統文化的發展,改變了渭河流域的文化格局,并逐漸擴散和發展,直至影響到渭河流域的其他地區。
? ? ? ? 舊石器時代晚期,渭河流域大部分植被草原化。這種干涼的草原性環境與氣候,使石器進一步向小型化的方向發展演進,幾近遍布整個渭河流域,成為渭河流域舊石器文化的主體。其后,隨著小石器系統文化的不斷發展,便產生了細石器。這種石器是大荔人采用間接打擊法而制成的細石器,較小石器更加精巧、細致,主要有小石葉、錐形、半錐形、船底形、楔形石核等多種細石器。這類細石器是大荔人在小石器系統文化發展的基礎上,更好地適應地質時代更新世晚期黃土高原的干冷草原性環境與氣候而產生的。
? ? ? ? 隨著大荔人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以典型細石器為特征的大荔沙苑文化成為新石器時代之初的新文化,從而結束了以大荔人文化為代表的小石器系統文化.
?????????????? ?----------?2007年6月18日于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