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讀書筆記 | 《平凡的世界》管窺(1)人物關系結構圖
【280】讀書筆記 | 《平凡的世界》管窺(2)寫作特點——人物塑造
【283】讀書筆記 | 《平凡的世界》管窺(3)寫作特點——語言特色
讀書的過程,最快樂莫過于,總在有意無意間咂摸出點滋味來。即便這滋味未必是作者的“原味”:就如某些課本里的閱讀理解,有多少是作者有意為之呢,常連作者都云自己不知如何解答。但依然想把自己的些許洞見整理成文,無論確切與否,總是一點收獲,也作為學習和積累的印證。
關于“細節處理”一詞,實為籠統說辭,僅為了筆者便于描述罷了。亦因確實在閱讀過程中零星發現這些節點,并為此作了小小的思考與匯整。相信這樣一部百萬字的巨著,作者路遙在情節設計與架構必定有其獨到之處,斷然不只限于文中所述的這些細枝末節,故此文僅是我膚淺的理解與匯整而已,恰印證了題目的“管窺”二字。
1、破布鞋和破碾盤
《平凡的世界》,主人公是孫少安和孫少平兄弟倆,關乎這兩人的形象刻畫,在人物塑造一文中已有所總結,故不再贅述。而作者在保守派核心人物田福堂、孫玉亭兩人的塑造上,筆墨也相當的濃重,令這兩人的人物形象十分豐滿,私以為,這兩人的刻畫還是很有意趣的。
田福堂,雙水村的黨委書記,第一把手!
孫玉亭,雙水村的大隊委員,田福堂的左膀右臂!
田福堂,擁有豐厚的家業、嫻熟的農事技能、沉穩的個性,老辣的處事手段,令他在雙水村享有一言九鼎的權威!他所要的,就是絕對的權力中心,和不可撼動的地位,他享受著高高在上,俯視雙水村蒼生的姿態。
而孫玉亭熱衷于人民公社的原因和田福堂恰恰相反,他一無所有。他荒于農耕、又好吃懶做、他一貧如洗、又喜歡投機取巧,如果定要說他并非身無所長的話,那么大概就因為他大哥當年的前瞻性,讓他識了幾個字,進過國家工廠,有過那么一段算是輝煌的過往,讓他如今有了些許立足的資本。
故而,正因他的一無是處,才令他更熱衷于人民公社時代的權利集中制。因為在此,勿論貧富,一視同仁!雖然他并非絕對的權利中心,卻在狐假虎威中享受著自己的快樂,所以他歷來反感瘋瘋癲癲的田二成天嘟囔那句“世事要變了……”,因為他內心深怕此言一語成讖,那他將果真一無所有!
因此,在書中,雖然這兩人如一根繩上的螞蚱,但原因、表現卻大相徑庭。作者更是精巧地在大量描寫中賦予這兩人各一件標志性的物品,來象征他們的個性及內心!
孫少亭,是他腳上那雙永遠破爛、永遠趿拉著的破布鞋。孫玉亭的正式登場,作者就交代了他的裝束——“穿著麻繩子捆綁的爛鞋”,而這雙“爛鞋‘此后一直伴隨著孫玉亭的腳步,行走在雙水村,穿行于作品中。凡是孫玉亭出現的章節,這雙鞋必定會被提及或描述,而且常常示以不同的形態,走脫了,走爛了,卻始終不離不棄。哪怕是最后第二章,幫孫少安張羅捐助村小學的揭牌儀式,作者還刻意寫了一句“他仍然拖拉著兩只爛鞋”……
這雙破布鞋是什么?有句”穿新鞋,走老路“的俗語,世人應當不陌生!而處在變革時代的孫玉亭,是典型的“穿舊鞋,走新路”!這鞋是冥頑不化的化身!鞋,本是平凡世界里的尋常之物,在書中卻是最迂腐守舊的象征。文中更有田福堂因為看不下去,還送了孫玉亭幾雙舊鞋,這樣的情節,若非細品,真是不知其味。
而田福堂,他的“標志物”在作品最初并未出現。此物首次出現的情節是在人民公社解散后,這即是他整天臥躺著的、家門口那盤廢棄的破碾盤。
田福堂身體越來越弱,沉疴纏身,加之因為生產隊的轉制,大隊書記已威望不再,加劇了他的身體垮塌。心理防線崩塌后,他整天躺在這副破碾盤上曬太陽。這副破碾盤是他最后的委身之處,亦是他內心堅若磐石的”舊意識“的托喻。他始終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失敗“,這副破碾盤亦是他精神世界的堅實”外殼“。
這樣理解,是否會佩服于作者的獨具慧心?
2、癡傻的田二
田二是書第一部里的一個癡傻老漢,一個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瘋癲老頭,在書中,他幾乎沒有完整的語言表達,僅有一句常掛在嘴邊,而這句話幾乎成了書第一部的情節推進的”偈語“。
”世事要變了!“
這句不知他從何處聽得,或是機緣巧合,自己突然“悟”到的話,因為經常隨便嚷嚷,變成了他的“反動”行為,他也因此被拖去莫名其妙地批斗!
但他依然“癡心不改”,只要是各種雙水村的重要場合,但凡他出現,他就會高嚷著“世事要變了”!
最初,筆者對田二這句話的反復出現不以為意,有一時突然猛醒:孫玉亭最討厭的就是田二老是喊這句話,而田二每一次的出現場景都那么的重要,這田二是真癡真傻,還是假瘋充愣,一瞬間,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感,他那句話,難道不是風雨欲來的預示么?
在田二的批斗大會后,離開會場在哭咽河畔,孫玉亭遇見了田二父子,有一段敘述——
“他們身上的破爛衣服抵擋不住夜間的寒冷,兩個人都索索地抖著。孫玉亭自己也冷得索索地發抖——他那身棉衣幾乎和田二父子的棉衣一樣破爛”……
看到此,不禁唏噓,一直自以為是的孫玉亭,其實又比田二父子好到哪里去呢,破爛的只是衣服嗎,寒冷的僅是軀體嗎?
最終田二的死,是因為田福堂要轟轟烈烈地做番大事——炸山筑壩。正因田二的癡傻,不知炸山的危險性而誤闖,他被埋在了炸飛的土中!而這件大事,是田福堂在雙水村做的最后一件大事。當然,未來事實證明,此舉大錯特錯!結合雙水村此后的變化,再看看田二被埋這一情節,一個自作聰明的舉動,埋葬了一個預示著世事變遷的人物,難道不是一種諷刺嗎?
更為巧合的是,田二死時,恰好是孫少安的兒子出生之際,這難道又僅僅是巧合,作者的用意何在?
3、田書記家的小事
田書記即田福軍,應屬于《平凡的世界》里的不平凡人物。
他,出生在雙水村田家圪嶗,田福堂的親弟弟。卻和田福堂擁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事業發展。人大畢業,特殊年代遭受過批判,經歷過苦悶的事業蟄伏期,最終從縣革委會副主任一路升遷至黃原市委書記兼省委副書記。他是《平凡的世界》里的精神領袖,是典型的改革派。
這個人物的設置本身就和田福堂形成了夸張的對比,但是書中關于他和田福堂的較量或正面交鋒的場景幾乎沒有,這是很獨特的設計。
書中關于田福軍,除了大手筆描寫他在事業上敢作敢為之外,有兩個小場景很值得玩味。
第一是,侄女潤葉從公社小學調到了團地委。在了解到侄女的調動是通過同學走了后門的,他半天沒有說話。思及侄女的婚姻不幸,他沒有指責侄女。這一段前前后后的敘述,也就大半頁紙的篇幅,讀來卻令人心生溫暖,這才是親叔叔呢,人心的柔軟正應如此!如果他因此橫加指責,反而令作品缺少了真實性、人情味,缺乏了平凡的氣質,書記何嘗不是平凡人呢?
同樣的,書中第二十七章,作者花了整整六頁,一整個章節,來敘述田福軍的岳父徐國強老人和那只伴居的貓咪之間的情感,以及貓咪死去的過程。看完令人久久不能釋懷。田書記即使叱咤風云,也是為人子女,也同樣家庭事業難以兩全,也會無暇照顧到岳父空巢的孤獨。這世間無論身處何職何位,平凡人的煩惱,誰都會不期而遇……
而相反,田書記家里遭遇的最大變故是女兒的犧牲,這個最沉痛的環節,書中卻著墨不多,這正也是作者懂得取舍的寫作技巧。
4、兩個巧合
第一個巧合,作品首尾的呼應。
作品開始,第八章,雙水村遭遇了第一件大事——批判大會。這是一次彰顯田福堂們權威的大會,但大隊書記田福堂不在,副書記金俊山并沒有主持大局,是孫玉亭忙前忙后準備大會并主持、代表村里發了言。
好,注意,這是開頭!
作品第五十三章,整部書的倒數第二章,雙水村又逢變革后最重大的一件事,孫少安捐助的村小學揭牌儀式。這一次,兩位已經失勢的大隊靈魂人物,田福堂和金俊山被一同請上了主席臺,前后張羅著的依然是孫玉亭……
這一個呼應,跨越了十年。一頭一尾,相似的情境,卻完全不同的主題,兩個時代的縮影,這樣橫跨了整部作品的前后呼應,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思維縝密,以及情節設計上的精準!
第二個巧合,是孫少安用來蒙碑石的紅布。這是一塊大紅綢被面,這塊被面還是當年田潤葉送給他們的結婚禮物,這會兒蒙在了石碑上,碑石上刻著的是捐助學校的校名。
當領導們準備揭牌,走向那塊蒙著紅被面的石碑時,秀蓮口吐鮮血倒下了,事后查出來肺癌晚期!
讀至此,筆者不禁聯想,未知電視劇版的《平凡的世界》這個段落是怎么拍的,這是不是可以用蒙太奇的手法來拍攝呢,鮮紅的被面和噴涌的鮮血相映著,那是何等的悲壯!
秀蓮與孫少安相濡以沫,為他家里家外的操勞了一生,孫少安的脫貧致富離不開秀蓮的鼎力相助。這紅被面正是他們婚姻的見證,此時和鮮血交織著出現,如同給秀蓮的一生的頒發著一面錦旗,這是怎樣令人心碎的畫面?而且這被面恰恰又是潤葉送的,這寓意又何在?
以上即是關于《平凡的世界》中細節處理的一二窺見,僅作點滴思考與記錄。
365天百字文 #201700623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