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一個朋友莫名其妙塞給我,我是不可能去讀到這本書的。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王澍,是中國第一個獲得普利茨克獎的建筑師。所謂普利茨克獎,是世界建筑界的最高獎項,相當于建筑界的諾貝爾獎吧。王澍年少叛逆,寫論文批判中國建筑行業,一方面是過于猖狂,另一方面也果真如他所說,中國建筑行業十多年來沒有行業精神拼命在建高樓大廈。而在此期間他潛心研究建筑過程,深入基層,腳踏實地,然后漸漸開始做出了作品,有了名氣。他反復強調要回歸自然,不能破壞建筑的本性。
書的內容主要是集結了王澍數年來寫的關于自己建筑理念和作品的文章,也包括他給別人作品寫的推薦序。一言以蔽之,“不只是營造之書,也是進入中國哲學的秘密小徑。關乎建筑本身,也鏈接東方美學的深邃空間。“
王澍言:“造房子,就是造一個小世界。”王澍把中國的哲學觀點、園林特色聯系到現代的建筑上,他做的建筑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一種藝術氛圍的營造。他十分推崇中國園林,也十分欣賞中國的山水畫,時常從中找到建筑設計的靈感。通過他的介紹,為我打開了一扇欣賞中國山水畫的窗戶。他認為,建筑必須是活的,有生命的,不僅僅需要有建筑,它周圍的配套才是最重要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與之有關,即要融入自然。因此,他更適合設計與美與文化有關的建筑。
所以,書中主要介紹了他設計的寧波美術館、寧波博物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杭州中山路等。通過圖示和他對自己設計理念的闡述,我感覺到,設計一系列建筑,最主要的是思路。像這種大建筑師,他們會思考一個事情很透徹,他們會去感受和認知自己認為的東西,憑空創造出來一個新的通透的物體,并嘗試讓它“存活”千年,感染周邊的環境。
另外,建筑不僅僅是內部結構是復雜的,它的建筑過程,于現實建造過程中的各利益雙方的關系也是復雜的。在中國造房子和做建筑藝術,有時候也是一碼事。
看一本這樣的書,我的收獲是了解了一些許建筑現狀,開始不覺得中國山水畫沒什么看頭了,然后發現很多虛虛實實的理念真的很難理解。如果你看到書中那些你認識每個字但是卻不知道他們是什么意思的時候,可能....時候未到...以后再看看吧~~我可能并不很認同王澍的有些建筑理念,比如房子要小,園林要大,但是他的設計我覺得是好看的,實用不實用,就得問問使用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