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說過正念、冥想,通過正念、冥想可以讓人心情平和、注意力集中,還能發現很多平時沒有的感受和想法。
但是正念為什么會這樣神奇呢?
之前我也曾試著正念行走、正念進食、冥想內觀,雖然感受不錯,但一直沒有在任何一本書里得到過關于正念生理層次的解釋。正是因為“只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自己還是對正念半信半疑。
最近,我長期的疑惑終于在《心智的本質》這本書里找到了解答。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如何在大腦的生理層次來解釋正念。
-1-身邊的旅行
我們經常會在自己家附近看見許多旅行者。他們眼睛放著光,看什么景色都好奇;他們拿著手機到處拍,哪怕是街旁的一個路牌、街角的一叢鮮花;他們到處覓食,即使是路邊尋常的小店,也循著大眾點評找來。為什么我們天天視若無睹的所見,在別人眼里卻成了獨特的風景?
其實反過來想想也是如此,我們去國外、外地旅行時,不也是如此。別人熟悉的平凡畫面也變成了我們旅行中的風景,時間似乎被拉長了,每一天都變得充實起來,我們在短短幾個小時內體驗到的細節仿佛超過平日一周的所見。
這是為什么呢?
-2-導管和過濾器的心智模式
《心智的本質》告訴我們:心智和大腦中的信息加工方式有兩種,分別是“自上而下”(top-down)的過濾器模式和“自下而上”(bottom-up)的導管模式。
位置更高的大腦皮層被稱為“上”,而位置較低的腦干和邊緣系統被稱為“下”。
“上”意味著你的先前經驗被激活,過濾器模式就像你住在熟悉的家,因為你已經知道太多,所以你不再那樣清楚地看待世界。你體會到的是反復出現的相同事物引起的熟悉感,因此你不關注細節。自上而下的過濾器模式讓人更注重效率。
“下”意味著你的經驗空缺或者沒有被激活,導管模式就像你旅行來到了一個陌生城市,你的全部注意力都會被它吸引,從而引發你自下而上的加工過程,沒有過往經驗的過濾,這時你就是在以初心看待它。自下而上的導管模式讓人更敏感,能看到更多獨特的東西。
兩種心智模式就像《思考,快與慢》中的兩個系統。
自上而下的過濾器模式相當于快系統,快系統依靠我們的經驗提高運作效率,比如象棋高手已經把無數的棋譜內化,他看到每一步棋都會自動匹配到快系統,去尋找最優著數;
自下而上的導管模式相當于慢系統,沒有先入為主的經驗、套路,就像一個普通人看到每一步棋,都要反復思考各種細節。
過濾器模式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效率,可以讓我們更快地做出最優反應,但這種效率也令我們損失了一些東西。導管模式讓我們更關注細節以及能量流本身,但卻犧牲了效率,在生死攸關的時刻,甚至會造成生死危機。
心智既可以是自下而上的導管,也可以是自上而下的建構器。二者缺一不可,但又互相平衡
我們的心智至少包含了導管和建構器兩種模式。倘若二者僅有其一,在我們的生命中的功能或許就會受到限制。缺少建構器,我們就學不到東西;缺少導管,我們就沒有了感受。
-3-正念的大腦底層邏輯
正念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正念和自下到上的導管模式高度吻合。
所以正念的大腦底層邏輯就是:關閉自上到下的過濾器心智模式,不做任何判斷、分析,只是觀察、關注當下的一切,讓能量、信息不做加工地原始傳遞上來,仔細體會各種細節和原始感受。這時我們就能進一步接納生命的不確定性本質,體會能量流自組織涌動帶來的幸福感。
“正念”英文全稱mindfulness,即full of mind,意思就是讓自下而上的導管心智模式充滿自己。
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后,曾經傳授給孩子們用正念吃橘子。這個故事就詮釋了正念這種自下而上的導管心智模式。
佛陀說:“你們平時把橘子剝皮來吃,可以把它吃得專注或不專注。怎樣才是專注呢?那就是當你吃橘子的時候,你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吃橘子。你可以全面地感受到橘子的香和甜。當你剝橘子的皮,你知道自己在剝它的皮;當你把一瓣橘子剝下來放進口里,你知道你是在把一瓣橘子剝下來放入口里;當你經驗著橘子的芳香和美味時,你是察覺著你在經驗那芳香美味。”
佛陀還說:“橘子有很多瓣,就像一天有很多個小時,正念就是一個人的心沒有思念著昨天或明天,只是全神貫注地投入這一刻時,橘子才是真實的,吃它的人也是真實的。一個修習正念的人可以從橘子里看到橘樹、春天時橘樹的花朵、滋養橘子的陽光和雨水,乃至宇宙間的奧妙和萬事萬物的互相關系。一個生活得留心專注的人一定很少犯錯,也能對自己和身邊的環境有更好的了解,而了解與明白會引致容忍和愛心產生。”
正念可以正念進食、正念行走、正念冥想等,其原理都是相通的。就是像佛陀那樣,主動駕馭自下而上的導管心智模式,用一種開放的模式去接受事物原本的樣子。
惠海禪師曾說:“饑來吃飯。困來即眠。”也就是“該吃飯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意思并不是遵循人的生理規律茍活,而是要正念吃飯,正念休息,全心投入到當下自下而上的體驗中。
-4-如何培養健康的心智
正念可以培養我們自下而上的導管心智模式,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正念訓練自己這種心智模式。
但很多情況下,我們從出生就開始自上而下的通過過濾器建構自己的心智,并且這種自上而下的建構器的加工過程很少被我們覺察到。我們寓居于自己的身體里,我們的大腦變成了產生預期和探測模式的機器,時刻為我們預期可能發生的事做著準備。這些預期是我們想象出來的,它們受到我們過去經驗的影響。
自上而下的過濾器大部分時間影響著我們的感受、知覺、思維和行動,只有當它突然被破壞、被沖擊的時候,當一種自下而上的全新體驗充滿知覺的時候,個體生命中的轉折點才可能出現。這時,我們應該認識到:某些新事物,甚至是創傷都可能意味著一種邀請,它在邀請我們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這種讓人感到無助的創傷體驗,最終會轉變成一個讓人覺醒的機會。
我們要有這種信念:完美無缺的知覺是不存在的,因為知覺受到來自先前經驗的自上而下的加工的影響,所以我們只有與感覺建立聯系,才能開始從未經覺察的、自上而下的過濾器可能施行的“暴政”中將自己解放出來。
佛陀在學會正念吃橘子前,也曾長期苦修無果,甚至因為久未進食而暈倒。也許就是在那生死的瞬間,佛陀覺醒了,找到了自下而上的心智導管模式,開啟了正念修行之路。
所以正念的生理底層邏輯就是
自下而上的導管心智模式,
覺察了這一點,
我們才能正確地、持續地、堅定地保持正念。
【無戒學堂】日更第24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