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獲得空前的關注,熱的不行不行的。
名字叫:人民的名義,劇里提到更多的是:老百姓。
我簡單查了查,老百姓這個詞不算是褒義。學界的觀點比較傾向于貶義,大致意思是統治階層以外的人。人民的名義里面盡是老百姓,這部劇不如換個名字。
話說回來,尺度夠大,老戲骨真心不賴。
我也不喜歡那幾個年輕的,不過,倒是沒有必要罵他們。我看到網上鋪天蓋地的罵人貼,很是不爽。根本沒必要。你可以評價演技,也可以批評情節,甚至可以像老梁一樣指出其不合理的地方,罵人不好。
我是從快二十集的時候才開始關注的,在最短的時間內追齊大家的進度。然后,就像當年追《權利的游戲》一樣,勁頭兒十足。可見,我們是可以拍出很牛的片子的,如果允許的話。
不說演技了,說說劇情。
老梁質疑達康書記原來是秘書,后來做了一把手,性格不應該那么霸道。我倒是不很認同。會有達康書記這樣的人,做秘書或是助手的時候,也可以強勢呀,只是在領導面前比較控制。如抓進去的副院長陳清泉,不是一個表面老好人,實際去嫖娼和違法亂紀嗎?這個副院長的性格也是很矛盾的。
吳剛的演技沒得說,聽說他還拍了《三體》的電影,里面演老警察、反恐專家史強。原來我不是很看好,現在不這樣認為了,我還有些期待他的表現了。
資源很重要:漢大幫、秘書幫。當然,現在叫的不多,我相信后來會有很多人會稱呼沙瑞金的“沙家幫”。志同道合、資源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等等,都會結成派系、山頭兒。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上哪有單打獨斗的?我當年也想考公務員,苦于沒有政治資源,就沒敢去試。我看到我的公務員同學們,完全靠著自身能力考進去的,晉升都很困難的。資源在這部劇里體現的淋漓盡致。同學、師生、父子、翁婿等等,都是關系套著關系。
資源的重要性,在哪里都一樣。很多時候,我們的出身、經歷和朋友圈子,會很大程度上決定你的事業方向、成就大小,甚至是為人善惡。前些時候,很多人大喊人脈重要。其實,真正的人脈,不是那些專家能夠指導的。有些人脈與生俱來;有些人脈是你自身能力或是人格魅力的累計;還有一些人脈是你的工作或是平臺或是權利帶來的。幾乎沒有單純靠經營能夠獲得的。
說說幾派人。
紅二代的代表沙瑞金,是正義與智慧的化身,是顏值與力量代表;農民的兒子代表是趙德漢、祁同偉,基本都折了;達康書記應該也是平民階層的代表,只是幸運的成為趙立春的秘書,估計后期結果也不容樂觀,據說在續集里也會出問題。陸毅飾演的侯亮平提升很快,應該有他老婆小艾的關系。別忘了小艾在侯亮平來漢東省之前,比侯亮平的級別高。陳海能力強,但是沒有老爸陳巖石,應該升的也沒有那么快。【別說我主觀臆斷,我理解的官場,即使你有能力,如果沒有機會也是白扯。侯亮平和陳海至少通過其政治資源獲得了表現的機會】祁同偉是一個可憐的人,為了機會找一個大自己十歲、還不喜歡的老婆;當年也是出生入死的拼過,才有今天,可惜了。
官員需要政績,需要商人;商人為了保住機會,又要需要官員。這樣的利益共同體自然而然的結成了。官員的提升,必須要靠領導的賞識,追求進步的靠近領導、投靠山頭兒,也就是成了唯一選擇。自己升了,自然要提攜自己賞識的人、也要感謝為了自己升遷出過力的弟兄;還有自己的親朋好友,又是一大堆人。那些的高級官員,得需要什么樣的智慧來平衡這些?
這部劇的鄭勝利部分是敗筆,陸亦可、林華華等人是胡鬧。副市長丁義珍部分太過極端。正常情況下,中國出逃的大部分貪官,在國外沒有像影視劇里寫的那樣,直接進入黑社會手里。我感覺的丁義珍這個角色,如果讓其表現的在國外還不錯,甚至一直間接的影響漢東官場,最后由于中國的外交努力、或是自己迫于中國的追逃等因素,回國自首,震懾的效果或是藝術感染力更好。
喜歡這部劇,我會繼續跟,有了想法,繼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