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非小說類書籍的正確讀書姿勢,首先帶大家分析一下國人讀書的現狀(非小說類書籍):
大多數人不看這種書,他們不是讀書人(事實證明我國最暢銷的還是教學參考書、考試輔導書、各種小說類書籍)
如果真看了的話,其中大多數沒有看完(就拿得到(一個付費知識的APP)專欄作家李笑來的文章來說,很多很花了199買了專欄,但文章打開率只有40%,也就是說有60%的人根本沒有看完)
即使看完了,其中大部分也沒有看懂(我只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能把你看的每本書的作者的核心思想說出來嗎?每次好書你都有讀書筆記嗎?)
那么怎么樣才算真正讀懂了一本書了呢?給大家推薦強力研讀法的讀書方法,最初是在萬維鋼《萬萬沒想到》中看到的這種方法,在嘗試用這種方法讀了幾本書后發現真的對一本書有了清晰地脈絡感,非常的帶感。
第一:新手要讀兩遍
最好是讀完一遍馬上再讀一遍,第一遍是正常通讀,只要放松地欣賞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可。不要追求讀的快,值得時不時停下來思考一下的書才是好書。
讀第二遍的同時寫下讀書筆記。這時候就不要每個字都讀了,書中作為例子的故事大可跳過,要專注于思想脈絡。讀一章,記一章筆記,直至讀完。然后這本書就可以束之高閣了。
好書之所以要讀兩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這些心得、靈感和聯系。對于一本講我們不太熟悉的領域的書,在第一次讀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陷入作者的思想之中,我們大腦的全部帶寬都被用于理解作者的思想,而沒有更多的余地去產生別的想法了。“幽默是智力過剩的體現”,想法也只在帶寬過剩的時候才會冒出來。只有你讀第二遍的時候,你才能氣定神閑的發表意見。第一遍讀為了陷進去,第二遍讀是為了跳出來。
第二:做好讀書筆記
那么肯定會有人問了,怎么樣才算做好讀書筆記呢?當然得有一個標準:
1、 清晰地表達每一章的邏輯脈絡(忽略論據,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作者的思路)
2、 帶走書中的所有亮點(最好做好備注書籍版本和頁碼,方便日后寫作時引用)
3、 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有自己的輸出才有自己的思考,這樣印象才能深刻)
4、 發現這本書和以前讀過的其他書或文章的聯系(聯想通常可以創造新的思想,也可以更全面的分析一件事)
下面是自己對于《萬萬沒想到》書中的創新是落后者的特權一章的筆記:
脈絡:
作者通過三個故事指出創新是落后者的特權,因為創新意味著風險,而領先者沒有必要冒這種風險,領先者最聰明的做法就是模仿落后者,這樣就會一直保持領先,而落后者如果一味地模仿領先者,那么只會永遠落后下去,想要反超只能通過創新革命性的變化。
亮點:
通用公司因為領先而拒絕德魯克的改革意見,但豐田則采用,最終導致豐田全面趕超通用公司。
《朱蘭質量手冊》這本書在今天看來已經是傳世經典。這本書說質量控制的辦法在于把所有導致質量的問題排序,造成最多問題的錯誤排在最前面,然后你就會發現你只要改正其中20%的錯誤,就能解決80%的質量問題。
領先者的正確姿勢應該是模仿落后者的做法,這樣就能保持領先,比方說在帆船比賽中,第二名變道后第一名應該也跟著變道這樣就能穩操勝券。
心得:
創新的確是落后者的特權,但前提一定要是革命性的創新,那種改變游戲規則,改變商業模式的創新。面對這樣的創新,大公司有兩種選擇,第一是模仿你(前提是大公司可以模仿,而且速度要快),第二是收購你。
聯系:
之前看過一篇創業公司怎樣拒絕被收購而又不被大公司模仿(其實這種革命性的創新大公司很難模仿,大公司通常的狀態都是一開始看不到,然后看不起,到最后是來不及),如果存在模仿的可能性,那創業公司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快速的迭代,讓大公司跟不上你的步伐。
做完這些,你對這本書的理解相信已經超過90%的讀者了,如果對于強力研讀法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親自去看看《萬萬沒想到》,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獲。
文末也給大家送上我自己認為很棒的一篇文章,有興趣的可以欣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