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周國新
一、老師需要冷靜,需要平常心
期終考試臨近,試卷復習幾乎成了所有老師的必選。尤其是是數學等理科。
發試卷,做試卷,改試卷,講試卷幾乎成了復習的常態。這好像也無可厚非。理科就得多做題,這幾乎成了理科老師的口頭禪。
但試卷復習是唯一的選擇嗎?試卷真是做得越多越好嗎?學生做過試卷就會了嗎?
其實試卷只是復習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是應試的最常規最直接的選擇。只是教學是需要關注學生的,是需要根據學情調節教學的方式和內容的。
否則教和學都會變味。教成了逼,成了催,成了灌輸。學成了做題、成了機械記憶,成了被動接受。
復習迎考,原本是學生自己的事。原來沒有記住的基礎知識,記一記;沒有理解的重點、難點,再想想;沒能會用的基本技能,再練練……
只要孩子復習時有進步了,不就行了,何必過于追求復習到比學習時還好呢?
老師們,總希望復習時把原來學習中的問題都解決,總希望學生把老師講過的東西都弄會,想法合情,但合理嗎?咱也當過學生,咱做學生時如何?至少我沒有做到把老師講的都弄會,也沒有通過復習解決所有的問題,不然我也不會成為現在的我,在這說這話了。
所以,再應試,再看重分數,也不能急,不能不顧學生現實地急于求成。
因此,老師們不要把自己逼瘋了,要冷靜看自己看學生。
二、學生要實事求是,合理利用試卷
目前教學,幾乎無法做到因材施教。所以聰明的學生,可以學著做到因己而學。
面對本學期的學習,誰最知道你?當然是你自己。因此,除了老師的復習課堂外,你要有自己的復習節奏。復習就是要解決自己的學習漏洞。補一個是一個,別急。哪怕你這次考不好,也不要緊。因為這個考試,無關于未來,只要你保證每天都在進步,向終極考試邁進,向最后的成功努力,你依然可以笑傲前行。
復習的試卷,錯了,訂正就是了。
認真分析,錯因,找出改錯的辦法。錯誤多,咱分期改。只要能讓自己真會,少做一張試卷也無妨,跟老師說清楚就行。
要知道,任何學習都要耐住性子,經過不知道多少次的失敗才能成功。學騎自行車簡單吧,不是依然要摔倒嗎?學習上誰不出錯?只要有錯必糾就行。
任何時候,不能因為自己的錯而哭泣,因為成績不相信眼淚,只相信汗水!
三、家長別急,讓自己好好說話
首先,要為你關心自己的孩子點贊!因為好多家長別說平時復習的試卷成績,就是期中期末考試的成績都不會關心。
其次,要祝賀你有一個誠實的孩子。他試卷上有錯誤,證明了他做題時是真誠的,他沒有和同學聯手糊弄老師糊弄你。
最后,要想當孩子出錯時,孩子最需要什么。
我們首先要相信孩子不會故意出錯。他錯了,也急也傷心。你吼他,他就不錯了。
我們要做的是引導他,讓他自己去分析錯,改正錯。有能力的指導他改;能力次點的,看著他改;再次點的,陪著他改。他改錯了,少錯或不錯了,不正是我們的目的嗎?
孩子的行為需要糾正,但一定要心平氣和地說,讓他自己知道為什么要糾正,怎么糾正。
否則,孩子不心悅誠服,暫時壓住了,反彈的情況還是很有可能的。
孩子是自己的,他啥情況,自己應該清楚。不能按過去的標準要求現在的他們。
小學僅有語數受重視,教學時間足足的,考試也死板。所以小學成績好正常。中學教學時間沒變,卻多了外語、政治、歷史、生物、地理等多門學科,考試更靈活。因此考試成績差一點也是合情合理的。
當然,有些智力好的,習慣好的,依然可以領跑全班甚至是全校,但那樣的一個學校沒有多少,連四分之一都沒有。
再者說上學的意義,是讓孩子進步,讓他成為一個有能力讓自己、讓家人好好活著的人。上大學,還早著呢?何必太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