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在做什么?
01
拖延癥再犯,一些原定的計劃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期,仿佛一個不小心,就會被無形的大手拽回到之前盲目的狀態,仿佛一個不小心,就又沉淪到混天度日的泥潭。
學期初給自己訂了一些小計劃,也按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進行了分類。感興趣的部分,總結來看,堅持的不錯。不感興趣的部分就拾三忘兩。忘了在什么地方看過這樣的理論:一個習慣的養成的最初階段,只需要堅持七天。我深信不疑,好在我已堅持了70天還要多?;厮紱]有堅持的那些計劃,果然是連七天也沒有堅持下來的。
02
靜坐常思己過。
睡前問自己: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在做什么?
依舊理不出頭緒。
我想的天馬行空,不一定能實現;
我能做的又少之又少,不一定能滿足自己的預設;
我在做的,唯有踏踏實實的為了去實現我的天馬行空的想法努力而必須做到。
不做只想肯定不行;
不把自己的目標降低到符合自身的能力所及,肯定也不行;
有了這些,我豁然,我只要做好我在做的就萬事大吉。
03
據說,世界上有兩種動物能到達金字塔頂:一種是老鷹,還有一種就是蝸牛。
老鷹和蝸牛,如此的不同:
老鷹翱翔千里,憑借其矯健、敏捷,更因一對翅膀稱霸天空;蝸牛呢,孱弱,遲鈍,畏畏縮縮,還有笨重的殼,拖泥帶水。
可是蝸牛能和老鷹一樣出現在目標地點,憑借的正是堅持不懈的努力,每天一小步,一周就是一大步,一年就是階段性勝利。
但在面對自己開創新局面的道路上,找對了方向勇往直前,不求盡善盡美,但求無愧于心,無愧于己。
多想想, 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在做什么?
像一只蝸牛一樣,從腳下開始,從現在開始,一步步的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