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之名,起于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專指文人書房而言,在現代社會里則更多被稱作“書房”。在房價高得離譜的時代,家里如果能有一間真正的書房,那當然是一種值得稱贊的事情啦,因為它代表了一個家庭的文化修養和品味。作為非土豪階層的我們,如果一間書房可能暫時還沒有,那一張書桌還是可以有的,再擺上一套書法工具,逼格自然就高了,小編我向毛爺爺保證:這是提高逼格最高性價比的事情。你絕對可以擁有!
中國書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筆、墨、紙、硯來構成的,人們通常把它們稱為“文房四寶”。湖筆、徽墨、端硯、宣紙為文房四寶之上品。
我們圣手書法課堂在前幾篇文章中用簡單易記的“16字口訣”分別為大家講了學習毛筆書法前的準備工作,即執筆與坐姿。今天,圣手書法課堂將帶領大家認識和了解文房四寶之首的“毛筆”。
一、毛筆的歷史文化
毛筆,是一種源于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也逐漸成為傳統繪畫工具。毛筆是古代中國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幾千年以來,為創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以前。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到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以及縑帛上已經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
二、毛筆的種類
1.按筆頭原料可分為:免毛筆、羊毛筆、胎毛筆、狼毛筆、兔肩紫毫筆(紫毫)、鹿毛筆、雞毛筆、鴨毛筆、豬毛筆(豬鬃筆)、鼠毛筆(鼠須筆)、虎毛筆、黃牛耳毫筆、石獾毫筆等。
2.按常用尺寸可分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屏筆、聯筆、斗筆、植筆等。
3.按筆毛彈性強弱可分為:軟豪、硬豪、兼豪。
4.按用途可分為:寫字毛筆、書畫毛筆。
5.按形狀可分為:圓毫、尖毫等。
6.按筆鋒的長短可分為:長鋒,中鋒,短鋒。
三、毛筆優劣的評判標準
一支好的毛筆應具備“尖、齊、圓、健”四個特點,使用起來運轉自如。
尖,是指毛筆的筆尖靜態時能夠收攏,形成筆鋒,動態時筆尖依然不分叉;劣質的毛筆筆尖往往難以聚尖,容易開叉。
齊,是指毛筆在靜態時用手擠壓,形成整齊的筆毛,動態作鋪豪書寫時,筆毛仍然能夠保持整齊。
圓,是指毛筆從筆根至筆尖通體呈現出飽滿圓潤的形狀,外圍均勻,四周一致;而劣質毛筆的外圍往往起伏不平,或凸或凹。
健,是指毛筆的筆毛具有良好的彈性,無論在書寫過程中使用哪種筆法,筆毛都有一種聚收合攏、恢復毛筆原有形狀的能力,筆力要健。
四、毛筆的正確使用方法
筆頭處分為筆尖、筆肚、筆根三個部分,善書者通常只使用筆尖和筆肚這兩個部分,筆根主要是儲墨和支撐筆尖、筆肚的書寫。
古人有“使筆不過腰”的說法,如“過腰”用筆,一是極易出現“墨豬”,而且筆鋒提起時無法彈回;二是容易導致筆鋒開叉收不攏;三是大大縮短筆的使用壽命。對于初習字者,往往易出現兩個極端:一是不敢鋪毫,單用筆鋒書寫,字顯得纖弱無力;二是肆意鋪毫,甚至用筆根書寫,字顯得臃腫、贅疣。所以,初習字者應首先注意正確地使用筆位。
五、毛筆的清洗與保養
毛筆使用之后,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用水洗干凈,以免宿墨干涸、凝結筆尖。如果筆根仍有余墨,日積月累,會導致毛筆不易收攏,或筆腰空虛,便不再好用了。筆洗干凈后,將余水吸干,將筆放在陰涼處倒掛陰干或用筆簾存放,不可將筆暴曬在陽光下。下次使用時,再用清水浸透,吸干水后再蘸墨使用。
洗筆時不要使用任何清潔劑,以免傷害筆毛。如果每天都在用筆,也可以使用筆筒蓋好,保持毛筆濕潤,也是一種方便實用的方法。
如果你能看到這里,證明你是真心喜歡書法,當然,肯定是一位有文化素養有耐心的朋友,這個我也可以向毛爺爺保證。
今天就給大家聊到這里,更多精彩內容歡迎繼續關注我們!希望這次的分享能真正幫到你們,如果你還有其他的疑問歡迎與我們助教聯系,微信搜索公眾號:圣手書法課堂,或者來小米直播找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