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內不在外的實證分享
什么是幸福?這個問題在沒有學習之前,我也會偶爾思考,但沒有清晰的答案,因此被集體意識裹挾著隨大流的前進,盲目的追求很多外在的東西,處于無意識的生命狀態。通過大師兄的教導,我開始更多的關注自己的內心,適時的總結與調整自己的方向,并努力的去踐行大師兄所說的話。結合自己的現狀和能力腳踏實地的去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情,在不斷做事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智慧在一步一步的顯現出來,很多的靈感也會自動地涌現出來,內心的力量也一次又一次的被激發出來,無以言喻的快樂也會時不時的從內心里自動的迸發出來。我現在似乎有點明白了,佛經里為什么那么多“不可說不可說”了,因為有時候感覺這個東西真的無法用言語來描述和形容,只有自己體驗過了才會知道。到現在我也明白了,大師兄為什么會說他雖然享受物質上的富足,但他更享受意識上的升華這句話的含義了。我現在也在思考,為什么以前拼命努力的去追求外在的很多東西,沒有獲得我想要的快樂?而我現在通過調整內心就能比較容易的獲得我想要的快樂呢?結合我所學的東西,現在我想明白了,追求物質的滿足,最終都是服務我們的眼耳鼻舌身的,第六識統管前五識,這些所有的發生會自動的被第七識像硬盤一樣的存儲,追求物質上的滿足,會讓我隨時都有很多嘈雜的念頭,這些嘈雜的內心活動會無時無刻被第七識毫無分別精準地記錄在硬盤上,這些被硬盤記錄的東西,會在適當的時候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我們的現狀是由業力來決定的。“業”具體指內心的活動和由內心所產生的語言和行為(即身、語、意),“業”產生“業力”,“業力”即善業有生善果的作用,惡業有生苦果的作用。由“業力”產生“業感”,“業感”即以善惡之業因,感召苦樂之果報。以前因為追求很多外在的東西,我的內心活動以及內心由所產生的語言和行為已經偏離了軌道。這個“業”又會產生“業力”,繼而產生“業感”,這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當我關注內在,不斷覺知與調整我內心活動的時候,我由內心所產生的語言和行為絕大部分都會是好的。這個“業”產生的“業力”為善業,這個善業會帶來樂的果報,這就是我比較容易獲得真正的快樂的原因。驗證了這些道理,我可以享受外在的物質帶來的美好體驗,但我改變了對物質的看法和態度,較好的放下了對物質的執著,物質與意識是相通的,通過物質可以隨時驗證我心的位置。所有的事物都是服務于我的,豐盛的物質享受與意識的不斷升華并不矛盾和沖突,我需要改變的僅僅是內心對它們的態度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