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鵬_201511.19_《拖延心理學》
關鍵詞:恐懼成功行百里者半九十
今天讀了《拖延心理學》的第三章,在這一章節提出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結論——人們不僅僅會恐懼失敗而拖延,更會因為恐懼成功而拖延。書中給出了詳細的分析,恐懼成功會比恐懼失敗更容易看出來,并且恐懼成功大都是因為成功需要太多付出、擔心成功會使得別人收到傷害、我肯定不會成功等等這一類的不自信、憂慮的心理。但是相對于書中提出的觀點而言,我感受最深的是:人會因為想在成功中沉浸的時間久一些,多享受一會兒成功的喜悅而選擇在即將成功之際選擇拖延。當我思考的更加深入一些之時,我想到了一句中國古諺——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說: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認真對待。但是這個道理往往很容易被人忽視,因為當距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之時,人們很容易麻痹大意,誤以為成功已經屬于自己,而在這個時候更容易犯低級錯誤。有一個故事,二戰結束后,英國皇家空軍統計了在戰爭中失事的戰斗機和犧牲的飛行員以及飛機失事的原因和地點。其結果令人震驚——奪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敵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風暴雨,而是飛行員的操作失誤。更令人費解的是,事故發生最頻繁的時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緊急撤退時,而是在完成任務歸來著陸前的幾分鐘。
心理學家對這個結果絲毫不驚訝,他們說這是典型的心理現象。在高度緊張過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類心理會產生“幾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傾向”。飛行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里精神高度集中,雖然外界環境惡劣,但由于大腦正處于極度興奮中,反而不容易出紕漏。
我想,用這個理論很容易解釋人為什么會在馬上成功的時候選擇拖延而不是速戰速決,因為眼前的成功十分具有“欺騙性”,在這種情況下人更加容易放松警惕,認為成功已經唾手可得,進而放松警惕,并且開始用“拖延”的方式享受放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很容易犯低級錯誤。所以,越到最后越要提高警惕,在把成功牢牢握在手中之前,我們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千萬別讓盡在眼前的成功因為最后的大意變成功敗垂成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