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瓣綠兒
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情況?
近日閨蜜告知一個排骨的新做法,還把菜譜發給了我,我大概看了一眼,就很自信的說:“我知道了。”結果做出來,味道自己都不滿意差的不是一點點。
周末心血來潮想做一個戚風蛋糕,這個是烘焙里面最基礎的,照著百度的步驟一步步的來,心里很明確的知道了方子,做出來不是塌陷就是口感不好。
剛學運營的時候,新品有14天的周期表,按照那個報表操作就會有新品表,所有的套路都非常清楚,可是操作起來困難重重,總是做不到預期的效果。
看來知道和做到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這究竟是哪里出現了問題?今天我們來看《知道做到》這本書分析了三個原因和解決方案,我們一起來學習下。
001 信息超載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若不懂得篩選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大量的接收這些信息,不僅會讓我們變的焦慮,而且還不理性。我們學習的目的應該是把知識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追求其給我們帶來的改變,而非進行數量的比拼,所以我們要學會篩選。
其中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我們除了【學會篩選】,要解決信息超載問題,還要懂得對重要的內容和技能進行間隔性的【重復學習】。
這樣記的更深刻,也能更好的理解。比如說現在網上的烘焙和家常菜譜app和微信公共賬號的信息那么多,若我們都看的話,還是不會做,應該著重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平時口味,不論是界面和菜譜的質量還可以進行篩選一個或者2個,這樣針對性的學習,相信做菜和烘焙也不是一件難事哦。
002 消極過濾
消極過濾分為二種,一種是看到一個觀點,覺的這個不行不可能。
另外一種是當人們在聽到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樣的聲音時,第一反應就是反駁和挑刺。
其實我自己都有消極過濾的情況發生,我們總是在不斷選擇自己熟悉的東西,認同自己已有的觀點,長期故步自封,這樣真的很難取得進步。
《說到做到》這本書建議我們成為一個可能性的思考者,多使用“綠燈思維”。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在提出或者反駁一個觀點前,先站在對方的立場看看有什么可取之處,不要過早的拒絕大部分信息。
其實現在都在慢慢感覺出來曾經的自己在工作中,遇到指出我出現的問題,我都已經對方在故意和我對立,現在再看這些問題,其實真的是自己有問題。所以說我們真的要做一個可能性的思考者,現在想想真的應該感激當時指出自己問他的那位同事。
003缺少跟進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買了很多課程,沒有去聽,沒有按照每節課的步驟去仔細做筆記,完成課后任務。就像我們上學的時候,沒有做好預習,就會在上課的時候,聽的一知半解,課后又不復習,那想當然,我們的成績上不去。
遇到此類的問題怎么辦?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對自己要學的內容區域制定一份【跟進計劃】并加以執行,盡可能的爭取相應的指導和支持。
都說把自己變的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
可是如何變好,其實還是簡單的目標,進行分解,堅持,踐行。
然后再進行復盤,不斷的更新迭代。
實踐出新知。
無論是做一道簡單的美味佳肴還是學習一個新的技能,只有持續不斷的行動,才能填補知道和做到之間的鴻溝。
參考書目:《知道做到》【美】肯·布蘭佳/保羅·梅耶/迪克·盧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