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7win7 來源:簡書?
在medium上看到這篇短文,挺有意思的,于是就順手翻譯過來。原文地址
我們使用手機的方式在過去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設計趨勢也是如此。特別是隨著屏幕尺寸的不斷增大,設計師必須根據實際的屏幕尺寸對設計做出相應的調整,盡量在創造性和可用性之間取得一個較好的平衡。(注:作者下面講到的三個趨勢其實和屏幕尺寸并沒有直接的關系,這里可以看作是一個簡單的引入吧,就是說手機在變,趨勢也在變)
下面是最近移動端設計的三個趨勢。
擬人化表達:展示具有鮮明個性的品牌形象
讓你的應用表達出相應的個性,同時保證加載頁、通知信息等交互上的貼心,以此來提升你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產品屬性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能讓你的應用更有人情味,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商品。
下面是建立品牌形象的三個步驟:
尋找品牌個性
定義品牌形象
轉化為相應的用戶體驗
所謂的個性化,美國心理學協會的定義是:“一個個體具有的獨特的心理特質,該特質可以導致各種典型的行為模式,并且不隨地點時間變化。”在產品設計中,個性化用來定義在特定的環境中,產品應該怎樣面對用戶。
使用時要關注以下這些問題:
你的品牌要表達什么?怎么表達?
用戶與產品交互的不同場景中,品牌分別要怎么表達?
如果你的產品是一個人,它討厭什么?
同上,它非常喜歡什么?
使用簡單的導航:一致性與極簡主義
以前那種漢堡包菜單下有標簽,標簽下又有標簽的導航已經過去了,現在使用的是圓形、滑塊、標簽欄。
圓形導航越來越受歡迎,因為不用嚴格按照網格系統來排列,也同樣很好看,而且可以包含各種尺寸的文字、圖片、圖標。當然也不是說傳統的導航不好,只是他們用的有點多了。(雖然用戶并不會注意到這些)有時候需要做出一點創新,要注意平衡好舊模式以及用戶熟悉度,還有就是不要犧牲可用性和一致性。
適度的內容:內容是逐漸展開或者可選的。
這也是為什么谷歌要將卡片式作為他們的設計規范,而且其他的網站也慢慢地在適應。每個卡片表示一個易消化的信息集合。一般會有一個大標題,然后是一張圖片或者圖像,最后是一些簡單的文字,能讓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可以快速地決定是否深入了解,還是馬上跳過查看別的信息。
趨勢說到底也只是一個方向,最重要的還是要針對應用的內容和目標,選擇正確的界面元素和交互形式。
您也可以加微信號1025792036備注“設計”進入微信群討論。
想系統的學習了解如何在項目中循序漸進的思考體驗設計和體驗創新。個人參與可以學習到如何成為合格的用戶體驗設計師,團隊參與可以推動團隊在用戶體驗思維角度的主動思考,以幫助建立跨團隊的用戶體驗協作的意識和初步能力。我們提倡把用戶體驗作為思維方式在企業中跨角色推廣。若要獲得產品和服務體驗的全面提升和突破創新,需要團隊成員對用戶體驗的思維方式的共同理解、認同和深入人心的貫徹執行。你不但可以聽到理念方法講授、案例分享,還有現場的小組實踐項目練習幫你吸收、應用。
點擊“工作坊詳情”或掃描下圖中的二維碼進入報名頁。